时间: 2009-05-31 09:10:09 来源:雅安日报
这几天去了几所小学,发现不管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学校,孩子们都在忙着准备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忽然想起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近在眼前,且不经意间,六一儿童节也迎来自己六十周岁的生日了。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准备迎接自己的节日,我不由得想起自己童年时代过的唯一一次儿童节,那是1973年,那一年我才八岁。 那一年我所在的荥经县宝峰小学来了一位音乐代课老师,名叫韩宁生,是一名成都美女知青,大约十八九岁,长得非常美丽,头发有点自然卷,梳成两条小辫子,眼睛又大又黑,浑身充满了书香味。韩老师能歌善舞,对音乐教学工作极为认真负责,常常拿着一本《战地新歌》教我们唱歌。那本书里的歌我们大多都会唱,如《井冈山下种南瓜》、《火车向着韶山跑》……这些歌非常好听,不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伴随着我们成长,也给我们的脑海里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也就是这位韩老师,决定要在这年的六一带领我们庆祝这个小孩子的节日,我也因此知道了六一儿童节的由来。 庆祝方案最终确定与临近的天凤小学联欢。 日子过得真快,六月一日很快就到来了,因为要离家一天,师生都要自带干粮。那时我不满一岁的弟弟重病在县医院住院,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我和10岁的姐姐住在我爸爸被开除出人民教师队伍后落户的生产队。姐姐天还没亮就起床了,给我烙好软软的麦子面馍馍,里面加了些糖,甜丝丝的,那是平时很难吃得到的美食。文艺演出是在天凤小学进行的。两所小学的学生加起来有四五百人。那时候每个公社的每个大队都有小学,孩子们不用出远门就可以解决上学问题。那天早上起来,就看见远远近近,大大小小,扛着红旗,唱着歌儿,弯弯曲曲从碧绿的田野走过的学生队伍。很多大人正在地里干活,听见歌声,就直起身子,哈着腰,出神地看好久,一直看到孩子们的队伍在清晨特有的薄雾里越来越淡,越来越远。 我小时候特别活跃,可能是因为遗传吧,好像天生就能歌善舞。正好在妈妈教书的学校读书,有点优越感,自我感觉不错。平时的歌咏比赛、朗诵比赛、广播体操比赛等等,凡是出头露面的事情,我总是冲到最前头,在这次联欢活动中我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台柱子。合唱、独场、舞蹈、朗诵,基本上每个节目都有我的身影,我还担任了报幕员。当天表演的全部节目中最难忘的有两个,一个是京剧革命样板戏《沙家浜》“军民鱼水情”选段,我演沙奶奶(我现在仍然对京剧有点喜欢,可能与这段经历不无关系);另一个是舞蹈《我是公社小社员》,手风琴伴奏过门一响,哆哆哆嗦啦啦嗦来来咪唻哆,8个女孩子,分两排,肩背着韩老师用各种颜色的纸糊得五彩缤纷的小背篓和镰刀,蹦蹦跳跳,从左右两个台口上来了,有声有色地边唱边跳:“我是公社的小社员……”那每个幼稚的动作至今都记忆犹新,特别是最后一个动作,面向观众,把手插在腰间,头微微地偏向后侧,同时唱出最后一句歌词:我是—公—社——小社员!那种自豪感难以形容……更让人难忘的是八个女孩子每人头上戴的一对鲜红的蝴蝶结,那是韩老师把自己一件心爱的白衬衫撕成布条,然后用红墨水染后制成的。那对鲜红的蝴蝶结至今仍然在我心头的某个角落翩翩起舞…… 担任整台联欢会手风琴伴奏的是一个叫磊磊的成都男知青,川音子弟,平时生产队收工后常常来学校拉手风琴给我们听。从那时起,我就认定手风琴是世界上最美的乐器!磊磊特别喜欢拉《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还有许多当时我不知道名字的曲子,后来我上大学后才知道那是俄罗斯及前苏联的经典歌谣。这次联欢活动圆满成功后,我因为表现突出,被韩老师推荐加入了公社的毛主席思想文艺宣传队,从此与更多的成都知青结下了永不凋谢的童梦奇缘……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我和我的同伴们许下心愿,一定一起去宝峰小学看看,不仅仅是去回忆那个纯真的年代,那些青春的日子……
责任编辑:SNOOPY
作者:刘林卉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09-05-31 09:10:09
编辑:SNOOPY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