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6-11-20 10:43:30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黄伟
11月19日,汉源县富庄镇永兴村(小地名四垭口)黄氏宗祠前,锣鼓喧天,古乐悠扬,汉源县黄氏后人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
鞠躬、焚香、默想……黄氏家族族长黄万洪点燃一炷香,带领上千黄氏族人,向祖先黄和轻等人的雕像敬香。
黄氏族人的祖先,是汉源七姓将军之一黄和轻。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七姓将军——李、姜、黄、任、瞿、包、张率领子弟兵入川,先后征明升,防汉川,剿云南,平凉山,黄和轻就是其中的黄姓将军。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七姓将军奉命镇守黎州大渡河龙潭口(今汉源县万工乡金岩村),号称“七姓屯军”,后分别在九襄、宜东、清溪、富林一带安家落户,休养生息。
每年,黄氏族人要祭祖两次,清明时在先祖坟墓处祭拜先祖,在每年11月,也就是黄和轻的诞辰日要到黄家祠堂祭祖。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祭祖的重要性仅次于祭天。
《史记·礼书》中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意思是祭祀天地,是报答天地覆载之德,而祭祀祖先,则是在尽孝道,感谢赐予生命之恩。祭祀这个社会习俗,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由于自然界给了我们衣食,祖先给了我们生命,所以要报本答恩,报答的方式便是敬天祭祖。祭祀祖先是为了发扬孝道,“家祭勿忘告乃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礼记·坊记》说:“修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也。”
黄氏族人正是这样做的。始建于1782年的黄氏宗祠,历经数代人的维修和保护,现在已是焕然一新。
从1985年清明节开始,黄氏族人举行了多次“宗亲会”祭祀活动,此后,黄氏族人就共同守护着家族的缅怀地。
尽孝道,祭先祖。祖先是我们生命的根本,犹如河流有源头,而树木有根系,根深则叶茂,源远则流长,我们尽孝道,对祖先,对父母恭敬,我们的生命才能够更加壮大,人生才能更加幸福。
每年,他们会对黄氏后人中的孤寡老人进行帮助,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还对贫困家庭开展帮扶就业等工作……
祭祖这一社会习俗负载了十分丰厚的精神内涵,联系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诸多范畴,经过千百年间无数代际的传承,已经作为一种精神和感情的遗传基因,作用于这个民族的精神发育过程。
祭祖活动,展现出它强大的凝聚力,也展现出它更多的社会意义。祭祀祖先具有良好的社会教化功能,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的品德,加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团结,维护社会的稳定。
实际上,在雅安,像黄氏家族一样,很多家族都成立了管理家族事务的相应民间机构。他们以祖先的血脉为纽带,团结族亲,一起走向文明和富裕之路。
责任编辑:姜雨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日期: 2016-11-20 10:43:30
编辑:姜雨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