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2-12-16 11:06:56 来源:雅安日报
从发现美到定格美,他用摄影师的眼光捕捉身边的每一个动人细节,并用艺术的审美和成熟的摄影技巧,将这些画面凝固成永恒。 从记录者到体验者,为了寻求更能打动人心的画面,他走进工地、工厂、农村,走进寻常老百姓的工作生活,用最亲近的视角,与他们交心,为他们留影。“我从他们中来。”他说,记录这些劳动者,既是对过往人生的缅怀,也是对所有劳动者的尊重。 从寻找幸福到分享幸福,他说,幸福是一种感觉,无处不在。一次劳动之余的休憩,一段课间时分的游戏,一场久别重逢的偶遇,一米连绵雨后的阳光……不管在喧嚣繁华的街头,还是宁静安闲的农村,用心寻找,就能看见。 他说,这些随处可见的幸福,值得珍视,值得铭记,更需要分享。他用相机把一张张蓄满幸福的笑脸定格下来,恬淡的,安详的,夸张的,放肆的,每一张都如此真实,其中能找到你我在某个过去瞬间的影子。 本期,走进谢应辉,一位镜头始终关注着普通人的本土摄影师。 用心感受幸福无处不在 他毫无城府地笑了,真诚的笑容触动了观者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朝阳下、晨曦中,烈日下、狂风中,夕阳下、夜幕中,月色下,雾霭中,总有那么一群人,在工地上忙碌着,铲土块,扎钢筋,搬砖头,运木料……似乎永远不知疲倦。 黝黑的皮肤滚动着汗水,沧桑的脸庞刻满了生活的艰辛。面对摄影师突然造访的镜头,他们来不及擦掉汗水,就笑了。“很多时候,我走进这些建筑工人当中,当他们看到我举起镜头时,总会报以真诚的笑容。或许是看到我愿意用最近的距离,最真诚的心态和他们交流,或许是因为他们艰辛的工作得到了其他人的关注。”在谈及这些满是笑脸的照片时,谢应辉说道。 的确,谢应辉这组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拍摄于雅安城市乡村的照片,用“笑容”打动了许许多多看到照片的人。照片中这些人的笑,不同于舞台上演员的笑,不同于生意场上商人的笑,也不同于新闻中政治家的笑,这些人的笑,特别真诚、自在、动人。那毫不吝啬的满足的笑容,很容易让观者找到内心的感动和共鸣。 笑容,总会让人感到幸福。即便只是浅浅一笑,也会在不经意间掀起人心中的涟漪,如微风吹过湖面,掀起溢满幸福的波澜。 每一张照片都是笑脸,每一张笑脸都很普通,但却很真实。他们或是农民工,或是学生,又或是白领,当集中欣赏这一张张发自内心的笑脸时,幸福便跃然图中…… “幸福,很抽象,也很广泛,其实幸福与人的境况无关,只与自己的感受有关。只要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幸福是无处不在的。”谢应辉说,很多人在拍摄人的幸福生活时总会不自觉地将镜头伸向农村。但却忽略了,幸福不是只在农村才有,城市里也有,只要善于发现,幸福其实无处不在。 幸福是什么?你幸福吗?前不久,央视对公众做了特别调查。在不少人眼里,幸福其实很简单,也很平凡,不经意的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句关心,只要用心感受,都是幸福。 “不少摄影人爱将镜头对准土老破旧,偏向表现忧伤、沉重的内容,以此来让观者感动,引发共鸣。而我认为,生活本身是什么样的,就应该客观、真实地去表现,不能先入为主地刻意去追求某个画面。而令人动容的东西也不仅仅只有辛酸和不幸,幸福、快乐照样能感染人。”谢应辉说,摄影人不应该为拍摄而拍摄,更多的是要带着一种社会责任感去记录历史,颂扬人性,为社会提供真实有力的依据,这样的照片才会引起共鸣,才是摄影本身的目的和价值。 客观记录关注普通大众 年过六旬,但谢应辉对摄影依旧痴迷。凭着对生活的多年感悟和独特视觉,他行走于市区大街小巷,将镜头对准一个个普通市民,将一个个幸福、感动的瞬间定格成永恒。 “我曾经只在农村拍摄,却忽略了城市,其实,城市和农村一样值得摄影师去表现。”说着自己的摄影题材从农村转向城市,谢应辉有些感慨。 1971年在农村当知青的谢应辉,通过同学一台30块钱的相机而首次接触到摄影。之后,在跟着同学学了一些摄影技术后,谢应辉迷上了摄影。 1975年,谢应辉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部相机,牌子和价格,他还记得很清楚,“海鸥牌相机,80元钱。”凭着这台胶片相机,谢应辉记录下了他的工人岁月。 摄影创作近30年,谢应辉拍的照片早已数不胜数。从知青到工人,从技术员到建筑师,谢应辉的摄影题材也从农村转向了城市。 “在37摄氏度的气温下,我可以在工地呆上三四个小时,拿着相机,就根本感觉不到热和累。”因为职业关系,谢应辉在建筑工地上选取拍摄位置更得心应手。事实上,他拍摄建筑工人时选取的角度,往往别出心裁。 一边与谢应辉交谈着,一边翻看着一张张诠释着幸福的照片。突然有一张照片让记者感叹不已。 那是一幅画面上充满着几百张笑脸的照片,既有毫不掩饰的狂喜,也有一些难以置信的疑容,但更多是不同程度的笑容。“这样难得的瞬间,是怎样拍到的?”记者不禁提出疑问。“这是在一场龙狮灯比赛快结束时拍的,慢一步就拍不到如此丰富的表情了。”谢应辉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当主持人说到有一名3岁小孩扮演了小狮子时,我就意识到有戏了,迅速调好角度,凭着直觉在笑声刚起的同时连续按下了快门。 “一张好的摄影作品应该要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谢应辉认为,一张好的人文照片并不是非要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应该能够准确表达当代人的心态,给人以润物细无声般的文化熏陶。 正是用心热爱着生活,热爱着摄影,谢应辉对幸福有着自己的认识,也将镜头伸向普通市民。 清晨的锻炼,晚饭后的漫步,工作之余的休憩,一张张平凡但却洋溢着满足、幸福的笑脸,被谢应辉一一定格在镜头中。 “我喜欢与年轻人接触,他们前卫的思想,充满创意的想法,可以给我很多启发。”谢应辉说,随着自己摄影年限的增加,摄影所受的束缚也越来越多。许多僵化的思维直至现在仍会不经意地将他禁锢起来,而与年轻人接触有助于更新他的陈旧观念。 “目前,多数人的幸福指数是高的,我所要做的,就是记录下生活中这些常见,却又易被人们忽略的幸福。”谢应辉说,不管今后社会如何发展,自己仍会坚持摄影,仍会关注市民的日常生活,并将他们的真实生活状态和喜怒哀乐客观地记录下来。 记者蒋阳阳
责任编辑:李佳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12-12-16 11:06:56
编辑:李佳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