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07-04-26 22:23:45 雅安日报
果蔬走天下 群众得实惠
九襄镇位于川西南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在上世纪80年代,该镇主要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主,农民的收入很低。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九襄镇党委政府充分依托气候优势,组织农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果蔬种植。截至目前,全镇已经发展果树200万株,以梨、樱桃、苹果以及李子、桃子等小水果为主。仅2006年一年,该镇水果产量就近3万吨,实现经济收入2000多万元,全镇蒜薹产量为4237吨,实现经济收入1186万元,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之乡。
说到水果带来的经济效益,九襄镇的后山村是个典型的例子。后山村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是九襄镇海拔最高的一个村子。该村以前的主要农作物为土豆和玉米,而且产量不高,人均每年的口粮不到100公斤,全村贫困户达50%以上,吃粮靠返销,用钱靠贷款,是九襄镇典型的贫困村。用村里的一句话来讲就是“稀稀拉拉几棵树,洋芋、玉米吃到头。”
如何让村里甩掉“贫困”的帽子?后山村的村长、党支部书记徐金贵重任在肩。上世纪90年代初期,徐金贵引进红富士、金花梨、中华寿桃等优质果树品种10多个,在自家包产地里试种,历经近10年的努力,迎来了满意的回报。1999年,徐金贵一家的水果产量达3万公斤,收入5万多元。富起来的徐金贵没有忘记后山村的村民。“种好粮食学技术,少生娃娃多栽树,奋斗几年共同富。”在他的带领下,后山村掀起了广种果树的高潮。如今的后山村变样了,绿树林荫中掩映着幢幢新修的小洋楼,村民们骑着摩托车在水泥路上驰骋,电视机、洗衣机家家都有,后山村已经成了九襄镇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除了水果,九襄镇由蒜薹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很可观。九襄镇镇长李勇介绍说,每年2—3月是蒜薹收获的季节,来自山东、河南、山西等地的外地客商纷纷涌入九襄镇收购蒜薹,平均价格在3元/公斤左右,农户在田里就可以挣钱了。
“今年,由于气候的原因,蒜薹入市较早,高峰期时,每天的销量在300——400万斤左右,给九襄市场的交通、运输、市场管理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压力。”李勇介绍说,为确保农户增收,九襄镇党委书记郭朝孟带头,致力于协调交通、工商、交警等部门,组织、安排蒜薹运销期间的各项工作,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据了解,目前,九襄镇的蔬菜种植面积为11329亩,蒜薹的种植面积达到9305亩。水果和蔬菜,已经成了九襄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山间飘彩带 农家气象新
“没有修路以前,要把自家的水果运到镇上的农贸市场去,只能靠肩挑背扛,一大早就得出门。如果没有抢在商家们收购之前出手,水果就卖不上好价钱,要是遇到下雨天,三步一滑,五步一溜,就更难了。”九襄镇梨坪村村民黄启富告诉记者,以前,交通不便制约了农副产品销售,修一条宽敞路是村民们的迫切需求。“修路就是华山一条路,必须上!”今年年初,在九襄镇党委、政府的鼓励下,梨坪村村民自发出资、出工,修缮、加宽镇上原来的羊肠小道。“路修好了,大家出行方便多了。”谈到修路给村民带来的好处,黄启富满脸笑容。现在,外面的轻型卡车可以直接开进村里,卖水果很方便,而且每公斤水果的价格要比以前高1块多钱。
李勇告诉记者,九襄镇好几个盛产水果的村子都处于中高山地带,除了梨坪村以外,大庄、堰沟两村的经济面貌发生可喜的变化,也有赖于交通条件的改善。
大庄村和堰沟村都处在同一条泥泞小道边,盛产水稻和水果,落后的通行条件严重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今年年初,由省上拨款资助,九襄镇政府出资,加上当地农户筹资、投劳,在短短一个月内,一条3.5公里的水泥路修到了村边,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也抬升了农产品价格。“路通了,大家种植水果的积极性更高了。”大庄村的村民张开富说,今年,他们村种了很多果树和蒜薹,并且在九襄镇政府派出的技术指导员的指导下,采用了在田里种水稻,田埂上种果树的套种模式。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田中填肚子,空中找票子。”
近几年来,九襄镇党委、政府共投入资金1158万元,加强城区以及全镇村道硬化。截至目前,共硬化村道16.5公里,村村都通了机耕道,为全镇村民生产生活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九襄镇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今全镇顺利完成了农村电网的改造,有线电视的入户率达到95%,98%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以前常见的土、木结构房屋,摇身一变成了砖瓦结构的小洋房,农户真正富起来了。
躬身抓作风处处溢暖意随着雅安市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的序幕拉开,九襄镇党委、政府把作风整顿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求全镇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做“四情干部”,即对人民群众的深情,为党的事业奋斗的激情,爱岗敬业的热情,对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绝情。要求全镇党员干部要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奋发的精神风貌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当中去。
今年1—3月份,九襄镇10多名干部参与流沙河流域土地容量及实物复核工作,积极向群众解释政策,化解矛盾,连续半个月顶着严寒坚守在流沙河流域的田间地头。寒风吹裂了他们的皮肤,他们依旧走家串户让村民认定测绘面积,说哑了喉咙也毫无怨言。他们对群众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村民们都连声称赞:“现在的干部作风变了!”
九襄镇党员干部为老百姓办的实事何止这些。村民的果树遭虫了,镇上的技术人员会亲自到田间地头指导;村民的庄稼害病了,干部们会上门帮忙;村民的房屋遭泥石流了,党员干部会送上温暖的棉被……用九襄镇党委书记郭朝孟的话来说,“党员干部就应该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
招商引资 推进九襄繁荣
“九襄镇的水果虽然能远销外省,甚至东南亚国家,但是,如何将外面的商家引进来,将高额附加值留在九襄镇还是个难题。”郭朝孟告诉记者,九襄镇是出了名的水果之乡,每年水果的产量在3万吨左右,却没有一家比较有规模的水果加工企业,虽然外销水果能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水果加工的高附加值还是白白流失了。
郭朝孟认为,个头大、颜色佳的果子可以远销外省,甚至出口,个头小的果子卖不上价就可以制作成果脯、水果罐头或者是酿成果酒。这样不仅能将果子的用处发挥到最大化,还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而目前,九襄镇内仅有三九黎红有限责任公司一家相对有一定规模的食品加工企业,难以满足市场需要。
“九襄镇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受到来自川西南高原气候的影响,光热条件都非常适合苹果、梨、樱桃、桃、李等果树的生长。”郭朝孟介绍说,九襄镇的水果产量完全能满足一个比较有规模的果制品加工厂的生产需要。这么大的一个水果产地为什么没有一家较大规模的加工企业呢?郭朝孟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落后的交通条件。“九襄镇平均海拔在1400米左右,距雅安市130公里,国道108线虽然穿镇而过,路况却非常差。”郭朝孟说,眼下即将建设的雅沪高速公路涉及九襄镇11个村,建成后,将大大缩短九襄镇同外界的距离,特别是同大中城市的时空距离,为九襄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郭朝孟说:“下一步,九襄镇党委、政府将加大对农产品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保障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民经济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极对外招商引资,以九襄镇得天独厚的优势吸引商家入驻。”九襄作为全市人口第一大镇,5万多居民将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去,改善基础设施,美化生活环境,构建文明乡风,实现和谐社会。记者张毅
责任编辑:jl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07-04-26 22:23:45
编辑:jl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