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08-03-19 09:14:56 雅安日报
桂花
奥运会的脚步日趋临近。“用什么花做获奖运动员的‘桂冠’?”一时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 2008年3月8日10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场集体采访,八位女代表在大会新闻中心(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接受中外记者采访,达州市开江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全国人大代表杨娟呼吁:我们四川达州是中国的“橄榄之乡”, 请帮我们呼吁让北京奥运用上我们的橄榄枝。 而同日在北京上市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8年第三期《宝兴桂花 物种的守望》写到,“值此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到来之际,国际花卉协会权威专家、南京林大教授建议奥组委‘采用宝兴野桂编制获奖运动员桂冠’”,这仿佛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此前,也有人提出用梅花做“桂冠”;还有人提出,把荷花围在获奖运动员的腰上。 作为雅安人,我们当然力挺国际花卉协会权威专家、南京林大教授的建议。 昨(18)日,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理学院植物学副教授胡超,力挺用“独占三秋压群芳”的桂花编制奥运“桂冠”。他认为,桂花能从各方面传递中国人对举办人文奥运、建设和谐社会、表达关怀的真情。胡超说,近日,他相继从《雅安日报》和《四川日报》上看到,不少专家建议用桂花编制奥运会“桂冠”,而雅安的万亩野生桂花林,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野生桂花林。《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刊载的《宝兴桂花 物种的守望》一文,更是令他对雅安宝兴的桂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几天,胡超对桂花、梅花、荷花、橄榄枝的生物属性和文化属性进行了分析论证,他认为北京奥运“桂冠”应首选桂花。
桂花PK梅花
梅花花语: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相关诗词: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花在我国生长只有几百年,不论时间还是典故都无法与桂花相比。桂花作为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早在古代,中国大部分区域就形成了浓郁的赏桂、食桂文化,从神话传说到诗歌赞美,可以说,桂花是植根中国民族文化精髓的一种奇花。例如,我国自古就有仕途得志,金榜提名,谓之“折桂”。在我国八月中秋人团圆的最美好的日子,人们常用“花好月圆”送去祝福,花是桂花,月是圆月。这些深厚的文化底蕴都非梅花可比。 诚然,梅花一直寓意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它也蕴藏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梅花偏离了“和平、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宗旨。桂花自古就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典故层出不穷。桂花树是崇高、贞洁、荣誉、友好、吉祥的象征。在长期的发展中,桂花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桂”音同“贵”,暗喻全世界人民繁荣富贵,更贴近奥运会的举办宗旨。
桂花PK荷花
荷花花语:纯洁高尚无私友好荷花相关诗词: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荷花被称为“花中仙子,水中芙蓉”。古人称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荷花原产我国。荷花药用在我国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神圣净洁的象征。 大家都知道,宾馆的大堂、家庭的客厅,为什么可以摆设棕竹、鱼尾葵、富贵竹、万年青等观叶植物,却养不好荷花?荷花实为草本植物,不宜运输、贮藏,极易变形、破损,进行大规模种植难度很大。荷花一直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之说。在中国花文化中,它确是最有情趣的咏花诗词对象和花鸟画的题材,是最优美多姿的舞蹈素材之一,也是各种建筑装饰、雕塑工艺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最美的图案纹饰和造型。但是,我们可以试想,硕大的荷花围在奥运健儿的肚子上,没等健儿走下领奖台,花瓣已散落一地,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桂花就不同,它不但是长绿木本植物,而且桂花变种很多,一般把开黄白色或淡黄色花的称为银桂,开黄色花的称为金桂,开橙红色花的称为丹桂。我市还有四月与八月分别盛开的桂花,李清照称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
桂花PK橄榄枝
橄榄枝语意:和平橄榄枝相关诗词:暂未发现 奥运会推动了人类前进的脚步,橄榄枝寓意着灾难的结束,奥运会不仅仅是人与人的竞技,它从更深的层面上讲是对战争与灾难的抵制,它排斥人性中的丑陋与狭隘,呼唤和平与宽容。当第一届奥运会在雅典举办时,那时还没有“颁发奖杯”这个概念,优胜者得到的只是一顶橄榄枝编织的花环。 直到2004年,奥运会又回到它的故乡雅典,雅典人再度寻找失落的文明,折下橄榄枝戴到了健儿的头上。 而今天,奥运会作别古老的雅典卫城向着东方迈进,开始新一轮的巡游。在中国,人们等待的是一种崭新的奥运会,更应该具有中国本土特色。 可能有人会问:如果用桂花,有可行性吗?桂花一共有30多个品种,中国就有20多种,而且在四月、八月开的品种中国都有,如月桂、淡妆、大叶佛顶珠等,盛开时间与奥运会举办时间巧合。如果空运到北京,一点问题也没有。可能有人提出,桂花枝太脆会不会不好编制,这个问题完全不必担心,桂花枝编制“桂冠”,早在中国古代就曾出现,那时它就被一些崇雅爱美的男女戴在头上,显示清洁高雅的性情。
刘睿:中国应该重新认识宝兴 本报讯 昨(18)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8年第三期《宝兴桂花 物种的守望》一文作者刘睿接受本报记者电话专访时说:“中国应该重新认识宝兴!那里不仅存在大熊猫,还有野生桂花等珍稀动植物。” 2007年4月,刘睿专程来到宝兴,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撰稿。一起同行的还有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专家、《中国国家地理》编辑,以及特约摄影师,各路人士聚首宝兴,进行考察。 “我的心被俘虏了。”刘睿这样形容看到宝兴万亩野生桂花林时的感觉。当她怀着平常心走进碧绿的东拉山大峡谷时,眼前轰然出现的物种竟让她久久无语。那片无边无际的万亩野生桂花林,绝非一种植物那么简单,它们已成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艺术品,并在她的心中定格。 轻捧一枝金黄的桂花,聆听专家的讲解,凝视着手中的大自然之作,刘睿喟然长叹。任何地方的自然生态环境,都是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宝兴位于四川盆地的西缘,南北纵列着一道道山脉,专家们说宝兴就是“生物多样性”地理单元。 万亩野生桂花林花浪滔天,不仅给人们直接而热烈的视觉冲击,扑鼻的花香更让大家几欲昏醉。 穿行于无边的林中,专家们得知宝兴的这片土地曾诞生过150多种植物模式标本,珙桐、连香等珍稀植物“活化石”都在这里存在。 “就是一处基因宝库,它解释了许多大自然之谜。”刘睿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与宝兴桂花的亲密接触,让刘睿少了浪漫的经典细节,多了许多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倦缱。在她心里,动植物天堂宝兴正在为世界人民保护频危的野生动(植)物,为世界人民做着不可忽视的贡献,宝兴应该让四川、让中国人重新认识。
责任编辑:jl
作者:李劲雨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08-03-19 09:14:56
编辑:jl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