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08-09-22 10:01:23 雅安日报
手机是高科技产物,手机的普及,是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手机成为大众化通讯工具,为快节奏下工作和生活的人们带来了方便。但手机在小学生中流行,就让人有些担忧了……
“哎,不知学校是怎么搞的,小学生带手机进课堂,学校怎么都不管?甚至出现手机在上课时响起的情况,这些娃娃不学习,可别的孩子要学习……”连日来,有多位家长反映,称自己孩子刚刚进入3年级,坐在旁边的一名学生经常在上课时拿出手机打游戏,玩到高兴处还发出笑声,影响了周围学生的学习,希望学校和有关部门引起重视。 记者调查显示,小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主要在城区学校。小小年龄过早成为“手机一族”,进而起一些家长担忧:手机虽然方便了家长和孩子的联络,但极易让孩子沉溺于手机游戏或受不良短信等的影响,无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小学生眼中的手机 9月19日早上,记者在市区一所小学门口看到,不少进校的小学生脖子上挂着小灵通或手机,有的还边走边打游戏呢。刚升入六年级一李姓同学说,他们班共有60名学生,有小灵通或手机的人差不多有一半。“坐在我旁边的一名学生,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他却用书本作掩护偷偷发短信。” “读一年级时,妈妈就为我买了一部小灵通和她保持联系,主要是怕我走掉了!”一名刚读3年级的骆姓同学边做鬼脸边说,虽然现在用的是妈妈换新手机后留下的二手机,但比小灵通安逸,里面装的东西可多了,游戏、短信等功能样样有。当记者想看看他手机上有没有同学发来的短信时,骆同学一下变脸了,“这是秘密,不能随便让人看!” 记者在多所小学采访发现,小灵通、手机等通讯工具在3年级以上学生中开始流行。一些小学生承认,学校老师有规定,上课不准开机,但并没完全遵守,往往在课间休息或老师不在时就会打开手机玩游戏。 采访中,有不少小学生认为,手机不仅联系父母方便,对学习也有帮助,如碰到不会做的题,可以马上打电话或发短信向成绩好的同学求助。同时,也有同学表示,自己的任务是学习,有了手机,或多或少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接到同学的短信,不回吧,觉得不礼貌,回吧又要花时间想发送的内容,特别是收到黄色短信更麻烦。 家长对手机的认识 小学生使用手机究竟好还是不好?接受采访的多名小学生家长,反对与赞成几乎各占一半。 “过去没手机时,人一出门父母就在家担心,一旦到了该回家时间没回家,父母就会风风火火跑到学校找人。有了手机,只要一拨号码,孩子的行踪清清楚楚,少了许多担忧!”家住市区大北街的彭蓉家长说。在她看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不少复杂因素随之而来,为孩子配手机,目的是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 为避免影响学习,彭蓉专门为孩子“约法三章”:在学校不准开机,不准打游戏,不准发短信。但问到孩子是否做到这些规定时,她仿佛若有所思:因生意忙,的确忘了检查孩子的执行情况,表示回家后一定检查。 也有家长认为,手机内存的只是一些简单游戏,孩子最多好奇几天就过了。现在是信息社会,小学生能学电脑,为什么不能用手机? “如今手机功能越来越多,连我都不知道怎么用手机上网、玩游戏,孩子却是一学就会。”一位家长忧心忡忡地说。目前,由于没有专门针对未成年人使用的手机,因此社会上的不良信息、垃圾短信等很容易通过手机流入学校,侵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同时,手机辐射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手机游戏更是会影响学习成绩,小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 管理者谈小学生用手机 对小学生使用手机,教育部门有何看法?是否有相应的应对措施?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杨光义说,小学生使用手机已在城区小学开始流行,这是生活水平提高、科技进步的体现。但如果越来越多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使用手机,利少弊多,值得注意。但目前教育部门还没有禁止学生便用手机的规定。 杨光义认为,手机已成为大众化通讯工具,想要让孩子完全与手机隔绝是不可能的,关键还是看家长和学校如何正确引导,加强学生的自控能力。 雨城区兴贤小学党支部书记胥跃丽认为,人人都知道学生进网吧有害,但手机里内存的游戏,对小学生来说,仍然“暗藏杀机”,在手机上打游戏一旦上瘾,而手机上的游戏又满足不了欲望,最终网吧就是他们的去处。胥跃丽说,孩子过早使用手机,只会助长他们的攀比心理,对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兴贤小学一旦发现学生带手机进校,老师首先把学生的手机保管起来,然后打电话向家长通报,并讲清利害关系,尽量控制小学生使用手机。 记者 彭加权
责任编辑:SNOOPY
作者:彭加权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08-09-22 10:01:23
编辑:SNOOPY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