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08-12-04 09:04:11 雅安日报
“四川雅安是我的第二故乡,因为我的父母、兄妹都曾在那里定居,我生在成都,长在雅安,读小学、中学都在那里,出嫁也在那里!” ——摘自肖淑明口述《泸沽湖畔的摩梭王妃》
人物介绍: 素有“摩梭女王”之称的肖淑明,1927年出生于成都,幼年时随父母迁居雅安,小学毕业后进入雅安明德女子中学就读。她16岁时,泸沽湖摩梭土司喇宝臣来雅安拜见当时的西康省主席刘文辉,请求刘文辉给点枪支弹药,并帮忙介绍一位才女做王妃。肖淑明便充当了现代的“王昭君”,充当了“和亲”大使,经天全——泸定——康定—木里,来到神秘的泸沽湖,成了“女儿国”的王妃。今年10月30日,她突发脑溢血悄然离去。11月9日,按照摩梭人习俗,家人对她进行了火葬。遵照老人的遗嘱,她的骨灰被放在王妃岛上。 今年10月30日,泸沽湖“末代王妃”因为脑溢血平静离去,享年81岁。一位神话般人物的离去,把读者的记忆带回到那震撼人心的风雨春秋。 “汉摩和亲” 16岁女孩嫁作人妻 肖淑明兄妹4人,两个哥哥,一个妹妹。 当时,肖淑明的父亲是二十四军军需处长,与当时的西康省主席、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交往甚深。1933年,刘文辉撤退到雅安,不久后,肖淑明一家也转移到雅安。幼小的肖淑明插班到当时的雅安民仁小学上学,后来就读雅安明德女子中学。长相漂亮的她,学习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名,又喜欢唱歌跳舞,同学背后称她为“校花”“才女”。 初三那年,她的生活因为一个男人的出现被彻底打乱了。 此人是泸沽湖摩梭“土知府”——土司喇宝臣。他来雅安拜见刘文辉汇报工作、赠送礼物的同时,还请求刘给他介绍一位知书达理、能帮助管理土司内务的女子做王妃。 刘文辉向土司喇宝臣介绍了才女肖淑明。结婚的日子定了下来,像往常一样吃饭上学的肖淑明却还蒙在鼓里。 作为“汉摩和亲”的新娘,16岁的肖淑明坐滑竿、骑马,翻山涉水来到了泸沽湖。随肖淑明一起到达泸沽湖的还有50套1至3年级的各科课本和一架双凤牌风琴。 到达泸沽湖,肖淑明被改名“次尔直玛”(摩梭语),很快她就适应了当地的生活。一年后,她已经会说一口好听的摩梭话。“那时节,红衣白裙,胯下青马,左毛瑟,右左轮,斜背美国小卡宾。一枪甩出,三个野鸭落地”,就是她当年的形象。因此,她多次参与打击土匪的行动。在泸沽湖,她生下4个儿女,度过了幸福快乐的日子。 命运似乎喜欢捉弄人。1959年,肖淑明被划为“剥削阶级”而被捕,开始了长达8年的牢狱生活。直到1987年,她被摘掉帽子,恢复了名誉。 经《雅安日报》报道 一代王妃浮出水面 《雅安日报》让世人重新认识肖淑明,肖淑明的故事引起读者广泛关注。 2001年7月27日,本报记者远赴泸沽湖,对肖淑明老人进行专访。2001年8月4日、5日,本报周末版重拳推出《末代王妃原是雅安才女》(上、下)。 沉默许久的末代王妃和她的传奇人生,浮现在人们视线之中。 一石激起千层浪,省内各大媒体相继报道这位从雅安走出去的摩梭才女。 此时,人们才知道这位末代王妃竟然因为经济困窘,一直未能成功回雅。她的思乡之情经媒体传开后,立刻引起强烈反响。一些市民和企业表示,愿意捐资接肖婆婆回家。雅安市政府作出决定,在市旅游考察团去凉山州考察的时候,同时去看望肖淑明,接她回故乡看看。 当年8月19日,以时任雅安市副市长孙前为团长的旅游考察团一到盐源县泸沽湖镇,便冒雨赶到多舍村看望肖淑明。当老人听说即日便可回雅安时,激动得彻夜难眠。8月22日,离乡58年的肖淑明启程返乡!8月26日上午,肖淑明终于回到了她朝思暮想的故乡雅安。汽车绕城一圈,肖淑明仔细寻找少女时代最美好的记忆,也感受着家乡的巨大变化。 万贯碧峰峡集团得知消息后,在碧峰峡为肖淑明建造了王妃园,要让故事永远流传下去。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七旬老人,更愿意为雅安和泸沽湖的旅游开发出力,继续为促进民族团结做贡献。“肖王妃”回到碧峰峡,担当起了旅游大使的重任。 老人的晚年生活,多了一笔浓墨重彩的回忆。记者 李劲雨
责任编辑:SNOOPY
作者:李劲雨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08-12-04 09:04:11
编辑:SNOOPY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