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09-03-29 10:11:24
一 天下名山,少不了名人诗文。 蒙山自不例外。独处西蜀雅州,不以山奇,不以水秀,却因千年茶香,倾倒无数骚人墨客。 唐玄宗元宝天年(742年),于蒙山来说,标志一个新纪元开始。以后的岁月,蒙山茶列为贡品,天子享用。文人锐敏犀利的目光,齐刷刷盯紧蒙山,蒙山茶诗,从此千年流淌。 人看蒙山,茶园飘香;我看蒙山,诗文锦绣。信手拈来,有刘禹锡的“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黎阳王的“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梅尧臣的“陆羽旧茶经,一意重蒙顶”,文彦博的“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文同的“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二 国人饮茶,历史久远。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至于茶诗,唐朝以前,寥寥几首存世而已。直到唐时,茶道始成,茶艺盛行。文人聚会,无不以茶入诗,联句唱和。说到这一时期茶诗,不能不说白居易。 唐代三大诗人中,白居易官阶最高,做到太子少傅;写的茶诗最多,达50多首。此公更终身嗜茶如命,不仅品茶一整套学问,在江西庐山,还亲自种茶制茶。蒙山名茶紫笋,最早就见诸其“紫笋齐尝各斗新”句中。 白居易茶诗,多应酬之作,惟有《琴茶》,直抒胸襟,洞察世事,别开新意: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渌水》者,古曲名也,听之旋律优美,动人心扉;蒙山茶,唐为贡品,饮之清香甘纯,心旷神爽。 白居易一生命运多悖,几度浮沉。无论失意潦倒,还是官运通达,惟饮茶一日不可缺。辞官归隐,何以为乐,何以为伴?好个白乐天,自有相知与至好。侍女抚琴,悠扬婉转,慰藉诗人,舍《渌水》其谁;书童捧茶,紫笋飘香,故交旧好,终身相依相伴,当然是蒙山茶。 大家终归大家,白居易实在老道,面对人生起落,笔底波澜不惊,出手不凡。“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成千古绝唱,中国茶诗经典名句。 不过,比及白居易大雅之作,更为风靡天下的,却是“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这流传几百年,似诗似谚语又似茶联的句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人尽皆知,成为蒙山响当当的招牌,常见悬挂茶馆大门两侧。
三 唯一到过雅州者,历代文章大家中,仅苏轼一人。 往事千年,1054年那个春天,雅州知州、书法名家雷简夫,喜迎贵客。来者非同小可,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不过,此时的苏氏三父子,尚属地方文人一类,未得成名,苏轼更未文章独步天下。 苏轼是否上过蒙山,方志无记载,不得而知。可以想见,弱冠之年的苏轼,入住雅州,常常游历地方。步出北门,碧水滔滔青衣江;放眼眺望,云里雾里是蒙山。既为显客,食丙穴鱼,品蒙山茶,雷简夫待之上宾。后人崇尚先贤,城内留下苏轼读书的“四经楼”,绘苏氏三父子画像的“贤范堂”等古迹。 雅州之行,少年苏轼印象深刻,挥之不去。那时的苏轼胸怀大志,朝君王安天下,鸿鹄志高远。不过,苏轼毕竟书生意气,禀性耿直,遇事直言。保守派当权,他偏支持革新派;革新派主政,他又同情保守派。朝廷风云变幻,苏轼站错队,里外不落好。好在里外不落好,贬谪四方,浪迹天涯中,一代大师云端高耸,成宋词领军人物。一晃三十五年,苏轼出任杭州知州。春天的杭州,水光潋滟,堤桃岸柳,鸟语花香,美景无限。苏轼乘画舫,饱览湖光山色,游兴正浓,忽忆友人蔡子华索要诗文,多次书信相催。低头沉思,抚今追昔,往事不堪回首,端起茶杯,蒙山茶清香四溢,久藏心底的雅州情结,随《寄蔡子华》诗喷涌而出: 江南春尽水如天,愁断西湖春水船。想见青衣江畔路,白鱼紫笋不论钱。 诗中白鱼,即丙穴鱼,产于青衣江,肉嫩味鲜。早在唐代,杜甫就写下“鱼知丙穴由来美”诗句,称其天下美味。至于紫笋,陆游诗句中,不仅多次提及,盛赞其美。似乎意犹未尽,又在诗后附文解释:紫笋,蒙顶之上者,其味尤重。 桃花汛起,青衣水涨,人欢鱼跃,江上渔舟点点;蒙山耸翠,茶园嫩绿,村姑采茶,笑语五峰回旋。白鱼美,紫笋香,青衣江边小路上,渔翁叫卖,茶农吆喝,一派春光入画来。佳肴香茗,人们顾不上讲价,争相抢购,热闹非常。 美哉白鱼,美哉紫笋。时过境迁,西子湖中,往事历历在目。苏轼诗意豁然开朗,留下青衣江畔那永远的春天,留下对白鱼、紫笋永久的怀念。
四 屈指盘点,中国古代,创作诗歌最多的,当是诗人陆游。历代大文豪中,亦数陆游蒙山茶诗为多,含今能读到的有五首。 1171年,陆游入蜀,细雨骑驴入剑门,先后出任蜀州通判、嘉州知州,任所距蒙山数百里之遥。这期间,虽不得亲临蒙山,留下些许遗憾,但喝下不少蒙山茶,蒙山情结终身萦怀。 有意无意间,将陆游五首茶诗随意摆放,从中各抽出一句,依次读来,十分有趣。 《秋晚杂兴》中,有诗句“聊将横浦红丝硙,自作蒙山紫笋茶”。看来,诗人精通茶艺,行家里手,春来兴致突发,动手制茶。何以偏制作紫笋,那自是蒙山茶中极品,其味浓郁芬芳。 怎生制作,且看诗人,微火焙香茗,满室飘清香。正如《卜居》诗中道出:雪山水作中泠味,蒙顶茶如正焙香。 喜滋滋,乐陶陶,井中取水,亲自劳作。诗人心花怒放,愉悦之余吟道:朱栏碧甃玉色井,自候银瓶试蒙顶。 取来上好井水,再点燃柴火,以水烹茶,以茶解酒。醉酒的陆放翁,偏偏倒倒在《病酒新愈独卧华凤阁戏书》中放歌:自烧沉水瀹紫笋,聊遣森严配坚正。 诸事完毕,端茶上桌。亲尝细品,醇厚悠长,满口留香。陆游慢慢饮来,回味无穷,不由感叹:饭囊酒翁纷纷是,谁尝蒙山紫笋春。 南宋偏安,苟且偷生,诗人空有北伐复兴的宏图大略,但不为朝廷采纳。这哪里是在品茶,诗人是借茶发问:放眼周遭,饱食终日碌碌一生者众,又有几人,识得紫笋的清纯高洁? 透过五首诗,陆游怀才不遇,与蒙山茶为友,自得其乐,品茗自娱。那忧国而又飘逸的身影,犹在眼前。 五 中华茶诗,逐一读来,各具妙趣。然独领风骚,让人欲罢不能者,惟蒙山茶诗。 由唐至今,历史久远,一代代吟咏,从无间断。不仅量多,以数百首计。更以质优,茶诗精粹尽在其中。 与茶结缘,一往情深,历代名人,得识蒙山,终身纳为知己。品茗沉吟,诗由心生。一枝毛笔,一张素笺,留下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众多名家的介入,香溢神州的诗文,铸就蒙山茶地位和影响力,让其他茶叶产地望尘莫及。 不知是茶让诗回味无尽,还是诗让茶香飘千载。蒙山幸甚,名茶借助名人,名人钟情名茶,两相映衬,万古流芳。 登蒙山,春风春雨中,满山茶园,满目新绿。品贡茶,更为吟哦那千年诗篇,寻觅名人心中那份蒙山情怀。踏歌而行,寻诗觅句,遐思万千,激情澎湃,由不得长歌一曲: 诗品蒙山,品绿多少茶园; 诗品蒙山,品老多少人生; 诗品蒙山,品亮多少华章; 诗品蒙山,品出多少风雅!
责任编辑:mengzhu
作者:赵良冶
日期: 2009-03-29 10:11:24
编辑:mengzhu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