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09-08-15 10:14:11 雅安日报
生命是怎样形成的? 物种为何千变万化? 真正的造物主,究竟是谁? 自地球文明产生时起,这些神秘深奥的命题就一直困绕着人类。一场贯穿科学史的宏大探索,也在历史长河中展开。 整整一百五十年前,刚满五十岁的查尔斯·达尔文完成了他倾注半生心血的巨著《物种起源》。从此,这些旷世谜团在人类眼前渐渐清晰。 在第二届“中国雅安国际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周”即将到来之际,花上三天时间,一起走进生命纪录电影的世界。在浅显生动的光影世界中,阅读横亘34亿年的地球生命传奇。
生命之源推荐电影,《地球故事》
无垠的宇宙中,小小的地球是唯一有生命活动的星球。 它究竟有何特别?生命最初又怎样产生? 英国BBC传媒拍摄的《地球故事》,是一部解答这些疑问的通俗教材。 拿起小榔头,跟随科学家穿过沸腾的火山。背上氧气瓶,潜入深不见底的海沟。就算是那个被炽热熔岩包裹的地心,也在3D特效的帮助下展现眼前。蓝调大洋,赤红陆地,硫磺烟尘迷茫的雪山和天空。 30多亿年前,这些壮美奇观遍布在年轻的地球上,各种自然力量在这里交织。而这些由实景和特效共同编织的画面,也占满了这部八集纪录片的前六集。 都第六集了,怎么还没看到“活物”?慢条斯理的英国式讲述细腻稳健,将生命开篇的地球环境完整地呈现在大银幕上。别急,当条件齐备,生命也有了开篇。 在这样一个“水深火热”的年轻行星上,一种似乎毫不起眼的物质粉墨登场。它就是蛋白质。这种构成有机物基础的物质,宣告了地球生命史即将开篇。 于是,在大约34亿年前的某一天,一个带有遗传密码,能够进行自我复制且有新陈代谢功能的机体出现了。它是一个在海洋里优哉游哉的细胞,也是今天万物生灵的老祖宗。 对于这部历时三年,耗资三百万英镑的纪录电影来说,它的第七集《地球的生命》只是一个精彩的章节。当跨越数十亿年时空,包罗世间万象的自然史诗演进到此,生物进化史的协奏曲也开始响起。 而对于正在阅读地球生命传奇的观众来说,《地球故事》在杂七杂八却又荡气回肠地复原了地生命产生条件之后,终于进入了“正题”。 在海里游了很多亿年的泳,地球生命的单细胞“老祖宗”开始了伟大的进化历程。
万物之变推荐电影,《与古生物同行》系列
漫长的时光中,单细胞“老祖宗”的后代由单一走向复杂,直到今天的千变万化。 在人类出现前,恐龙和哺乳动物是两个生物进化的高潮,也成为最常“上镜”的明星。 与“龙”共舞
小时候,一部名叫《恐龙特急克塞号》的怪兽科幻剧着实让人难忘。电视上那些张牙舞爪的恐龙,也被结结实实地烙印在了80后的心里。尽管后来发现,这些能和人类打架的怪兽不过是吓唬小孩子的胡扯,但“恐龙”这种生物,却已然成为很多人的情结。 让生命之旅继续。这一站,即将进入恐龙的世界。 在数十亿年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单细胞“老祖宗”的后代逐渐产生了不同的变异。从植物到动物,无脊椎到有脊椎,再从海生到陆生,生命的版图逐渐占满了整个地表。 大约2亿2千5百万年前,一只鸵鸟大小的爬行动物开启了一个新的生物时代。它是第一只恐龙。 和只图热闹完全不顾科学性的怪兽电影比起来,纪录电影《和恐龙同行》堪称爬行动物时代的科普教材。在肯尼斯·车兰那夫深邃理性的旁白中,一个被爬行巨兽统治的地球在大银幕上重现。 看,盘古大陆上如火的夕阳下,巨大的梁龙成群结队地在热带草原上迁徙。凶狠残忍又贼头贼脑的快盗龙埋伏在蕨类植物丛里,像狼群一样发动偷袭。身高约六米的霸王龙也走出《侏罗纪公园》,跑到史前大陆上大闹丛林。但遇到浑身披甲的甲龙,素有“暴君恐龙”之称的它也只得退避三舍。 《新血》,《巨龙时代》,《险恶的海洋》,《空中霸主》,《林海雪原的精灵》,《恐龙王朝覆灭》,荡气回肠的章节串成了两亿年的生命诗篇。 这部以完美运用3D而特效著称的纪录电影,在六个单元中以不同角度讲述了不同生态环境下的恐龙故事。这些新闻纪实言语严谨却不乏生动,再加上逼真的动脑特效,成功地重现了恐龙王国的盛衰更迭。演绎这场史诗的多位“爬行主角”,也从化石里复活,然后活蹦乱跳地和观众见面。 哺乳动物王朝
大约六千五百万年前,一颗小行星结结实实地砸在了恐龙的地盘上。一场生物界的“改朝换代”随之开始。 恐龙谢幕,但《与恐龙同行》的拍摄班底却不甘寂寞。很快,沿着生物进化史的轨道,他们又拍摄了纪录电影《与巨兽同行》。 这是一部讲述史前哺乳动物进化历程的精良之作。时间跨度从六千万年前一直延伸到人类产生之初。在电影风格上,秉承了英国人一贯的细腻,在温润如壁炉夜话的叙述中,带着观众重回史前地球。 远古哺乳类的传奇,从现代德国的一处化石采集点说起。在德国法兰克福的梅塞尔页岩化石点,生物学家发现了一个远古湖泊的遗迹。这里保存了一具鲸鱼祖先的化石。围绕着这只从陆地返回海洋的巨兽,故事从古地中海展开。 这是一个神奇的野性世界。为了开拓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这位长得像蒙古马的鲸鱼祖先重回海洋,那是地球生命的诞生之地,也成了生命进化之地。而它留在陆地上的同类,正在另一条演化道路上前行。 那年头,地球上的“大哥大”可不是人类,而是鸟。在这些延续了恐龙基因的生物中,有几种身高体壮,就像当年的霸王龙一般,在全球各地耀武扬威。 你见过吃肉的猪吗?在当时的地球上,这种只吃荤的猪遍地都是。今天马的祖先,那时候却只有猫咪大小,不但不会“跃马扬鞭”,反而还要小心提防着被巨型“老母鸡”吃掉。别笑,后者并非真的“老母鸡”,而是一种史前食肉鸟类,有人称它们为“恐鸟”。 正所谓“三千万年河东,三千万年河西”。随着适应性的不断加强,热血生物哺乳类开始了反击。一大批著名的史前物种涌现出来。 看过《冰河世纪》吗?里面的主角猛犸象,剑齿虎,长颈副巨犀就生活在当时。而猫科,犬科,偶蹄类等现代哺乳动物门类,也逐渐兴起并走向鼎盛。 这种鼎盛,一直延续到了现在。而人类,也由此时发端。
文明之歌推荐电影《与古人类同行》
三百二十多万年前,埃塞俄比亚的荒漠上,发生了一场命案。被害者是一位身材矮小的雌性阿尔法猿人。它的死因,是头盖骨上的一记重击。 1974年,科学家发现了这位远古先民的遗骸。它被取名为“露西”,成为了人类起源之路上的一座里程碑。 三百多万年前,露西是怎样生活的?又是什么磨难,让它一命呜呼?2003年,一部名为《与古人类同行》的纪录电影,还原了露西的生命轨迹。一同被还原的,还有不同古人类的共同目标,进化到现代人类! 达尔文说,物竞天择。这是所有生命进化的法则。当时间来到了数百万年前,哺乳动物已经走向了鼎盛。其中的灵长类动物,也开始了一种尝试。一些原本栖息于树上的猿类来到了地面。它们站直了腰板,开始直立行走。 露西所在的阿尔法南猿族群,就是其中之一。这些浑身长毛,还没有退去猿类外表的始祖人,在蛮荒中寻找果实,也捕捉兽类。在那个充满危险的时代,它们的生存挑战不仅来自大自然,也来自其它人猿。 同一时期,体型颇似非洲山地大猩猩的鲍氏猿人已经进化得“炉火纯青”。在世代栖息的灌木丛中,他们练就了铁齿铜牙,能够消化坚韧的植物纤维。相比于露西的族群,它们更加强大。 奇怪的是,当百万年时光飞逝,鲍氏猿人却从地球上消失了。正所谓“船大难掉头”,这些过于适应单一生存环境的大个子,违背了“适者生存”的真理。结果,“洗白了”。 随后,更高级的人类祖先登场。这是匠人。这些生物终于褪去了满身的长毛,尽管面部轮廓还是很像大猩猩。但他们毕竟跨进了“原始人”的行列。 这是一种成功的原始人。他们用智慧适应天地万变,也用智慧推动物种的进化。 电影中,匠人学会了使用火。吃饱喝足以后,族群的成员围绕着篝火浮想联翩,导演的用意赫然显现。 原来,思考和智慧,才是人类进化的最大动力。记者 陆睿
责任编辑:SNOOPY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09-08-15 10:14:11
编辑:SNOOPY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