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09-09-17 09:34:34 雅安日报
讲述赖宁事迹的连环画封面
英雄生平 赖宁(1974-1988),英雄少年,石棉县人。1988年3月13日,他在扑灭石棉县海子山森林火灾,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时壮烈牺牲,年仅14岁。1988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1989年5月,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授予他“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1989年10月,他被评为首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近日,又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赖宁
评说英雄 石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赖宁身上有太多的闪光点,他不仅是一个救火英雄,他还是一个热爱祖国、胸怀大志、勇于实践、有血有肉的模范少年。关心下一代,不仅要关心下一代的身体健康,更要关心他们的思想教育。所以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好好学习赖宁精神,并将之发扬光大。 共青团石棉县委办公室:赖宁是我们石棉的骄傲,也是青少年们的骄傲。他不仅品学兼优,而且有远大的抱负,有勇于探索的精神。虽然他离开了,但是他的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炬,永远燃烧在我们心中。我们也希望赖宁的事迹能够在青少年中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他的精神能在青少年中一代一代地发扬下去,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工作。 任职于某事业单位的80后青年赵玉珊:赖宁和雷锋、董存瑞一样,从小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为了保护国家的财产不受损害而不顾生命危险上山救火,就是这份爱国之心,这份对保护国家财物的责任感,便值得我们深深反思和学习。
小小少年 舍身为公
1988年3月13日,这天地处山区河谷的石棉县又刮起了凛冽的大风,因为是周末,路上的行人也比平时少了些。14岁的小男孩赖宁在家里写完作业,便向卧床休息的妈妈黄和榕请了假,下楼找同学玩耍去了。这个时候,挂在赖宁家里的时钟正好指着下午3点。 时针一格一格不停地转动着,4点、5点、6点……黄和榕自从儿子出门后,就再也没见他回来。在家干着急的黄和榕怎么也没想到,此时的赖宁正在海子山上与火魔展开着一次又一次的抗争。 为了保护国家财产,这个14岁的少年前后4次跑进火场救火,直到最后一次他被熊熊烈火无情吞噬,在漫天的红光中,一个年轻而瘦小的生命渐渐融入了火海,牺牲了。 他就是英雄少年赖宁,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他舍身为公的高尚情操却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同学眼中的调皮鬼
赖宁从小就不是一个文静的孩子。他在上初中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名为《我的小传》的作文,作文开篇赖宁便写道,“我于1974年在四川石棉诞生,成了父母的最伤脑筋的调皮鬼。虽如此,但我却在5岁时才被母校拖进幼儿园的大门,可是仍不改捣蛋的习惯。” 也许是在大山里长大的原因,赖宁很淘气,很喜欢往大山里跑。平日一放假,赖宁便会约上三两个好友往附近的山中四处乱窜,进山洞、走悬崖、爬树、抓四脚蛇……几乎所有城里孩子觉得胆怯的游戏,他都喜欢。在孩子堆中,他往往充当着“老大”的角色,无论什么危险刺激的游戏,赖宁都是当仁不让,第一个冲向前。 赖宁的好友李林洲还记得,有一次他们上山找水晶,途中路过一片坟地,其中一户坟上还露出了棺材。几个同伴见状,纷纷要打退堂鼓。可是赖宁胆子特别大,他硬是走到棺材旁边,看这看那,一点也不害怕。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可是赖宁调皮好动的性格并没有随之减退。 在赖宁读六年级的一天早晨,他刚刚走进教室便被班主任郭老师叫住了。“赖宁,你脸上的伤是怎么回事?又去探险了吗?”郭老师知道赖宁喜欢探险,所以平日里也较为留意这个捣蛋鬼的一举一动。 “玩的时候不小心划破了。”面对老师的质问,赖宁回答道。郭老师听完赖宁的回答,见他伤势不重,也没在意。 哪知道三天以后,在全校的大会上,校长宣读了镇政府和森林防火指挥部送来的表扬信,信中表扬了赖宁、王海、罗东等同学英勇扑灭山火的事迹。 原来,那天郭老师从赖宁脸上发现的伤是在救火中挂的彩。
海子山上的少年英雄
此后,赖宁一如既往地组织着小伙伴爬山探险。石棉县内,几处大山基本都被他们爬遍了。直到1988年3月13日,赖宁爬上了海子山后就再也没能下山。 这天下午3点左右,县城附近一家工厂的信号线,因八级大风的吹刮摆荡碰到了高压线上,引起了短路起火。火花掉入干枯的草地,引起了山林大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刹那间海子山上下已是火海一片。大片国有森林和电视卫星转播站、石油公司油库都面临巨大威胁。 这时,准备下楼找朋友玩耍的赖宁,一眼就看到了熊熊燃烧的烈火。“那是海子山!”说罢,来不及多想,赖宁便拔腿朝着海子山跑去。 据后来与赖宁一起救火的好朋友王海回忆道,当时他见到海子山的火光,也朝着海子山进发,爬到山腰处,他看见了赖宁。于是两个人就一同前进。不料到了山顶,山上的火已扑灭了。尽管这座山的火被扑灭,对面那片山又蔓延开来。 “走,去那片山。”赖宁一声令下,两个小孩不约而同地朝着那片火光走去。 和赖宁一起救火的另一位同学周伟也深深记得那天的情景,“我听说赖宁上山救火去了,于是我也准备上山救火,顺便找他。在山上看到他时,他手里正拿着一根被火烧焦的松树枝,用力朝面前的火堆扑打,浓烟和火光使他不时扭头喘气。” 找到赖宁和王海的周伟便学着赖宁用松枝使劲扑打余火,几个小家伙一边救火,一边还相互鼓劲儿。 不觉,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大火似乎也没之前那么凶猛。当时在现场指挥救火的副县长凌福栋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强行命令用汽车将在场的学生、妇女和老人全部送下山。赖宁、王海、周伟也被拉上了车。 可就在下山的途中,赖宁他们又发现一片大火扑了上来。于是,赖宁立即跳下车,王海和周伟也随即跟在他的身后。 周伟还记得,他们三个拿起树枝见火就打。也不知打了多久,天已经完全黑了。三个人此时又累、又饿、又渴。于是他们决定逆着风绕开火走,爬到另外一边找水喝。 周伟在前,赖宁在中,王海在最后。本来逆风方向,火速很慢。可是风向突然一变,大火立即向三个小孩扑了过来。王海被火苗烤了一下,马上就地向下打滚。这时周伟也从上面滚了下去,两人暂时脱离了被火烧的危险,只是他们从这以后就和赖宁失散了。在火光刺眼的黑夜里,两个稚嫩的声音此起彼伏地呼唤着同一个名字——赖宁。 赖宁,谁也不知道他最后是如何同火魔进行争斗。只是,在第二天清晨,人们发现这个小小少年的遗体时,他右臂紧紧地挽住一棵小树,额头搁在土坡上,眼镜丢失了,左手撑着地,右腿还保持着向上攀登的姿势,四周缕缕青烟袅袅地升腾着…… 一年后,赖宁被团中央、国家教委命名为“英雄少年”。他的塑像也被放到了不少中小学校的操场上。不少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就是学习赖宁精神长大的,在他们心目中,赖宁是学习的榜样,是舍己为公的少年英雄。记者 邵也萍
责任编辑:SNOOPY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09-09-17 09:34:34
编辑:SNOOPY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