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09-12-24 09:13:10 雅安日报
夜色中的迎宾大道
交通施工现场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10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杜甫就告诉了我们,在西岭雪山的那边是成都,这边就是芦山。芦山与成都山水相连,一条芦山河,从芦山流到成都,又从成都流回芦山;一条古南丝绸之路,曲曲折折,从成都出发,到芦山折转南下…… 芦山和成都,一个被称为“姜城”,一个被称为“锦城”。姜城和锦城,同样拥有丰富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样有着令人留恋的自然景观,同为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一部分。 在新一轮发展中,芦山县意识到,必须抢抓难得的发展机遇,打开雅安“北大门”,建设交通枢纽,主动融入成都经济圈,借力发展、阔步前行。 2009年,芦山县围绕市委“以枢纽为纲,于极地奋起”的发展新思路和战略新构想,抓住灾后恢复重建的历史机遇,强力推动交通路网建设,争取项目,攻坚克难,力度前所未有。 融入成都1小时经济圈,芦山县正为此而努力。
打破交通瓶颈 凸显区位优势 芦山县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县城距离雅安市区33公里,北与阿坝州汶川县和成都的大邑县接壤,东与成都的邛崃市和我市雨城区接壤,西连天全县。长期以来,芦山的交通处于省交通路网的边缘和末端,缺少大通道,交通承载能力不足,服务和辐射周边城市的功能弱,无法满足交通运输发展需求和百姓出行需要。 交通成为制约芦山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旅游资源被埋藏,矿产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农林产品面临运输难…… 建设中国西部交通枢纽,给予了芦山县千载难逢的机遇,芦山县将成为国道318线、省道210线、川藏高速公路、雅马高速公路及即将实施的川藏铁路的汇合点,是雅安市链接康藏、阿坝、凉山的中心地带,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有利条件,决定了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完全可能、可为! 与市内其他县(区)相比,芦山与成都连接面广、对接点多、距离近,位于成都经雅安进入西环线的枢纽部位。 面对新一轮的发展,芦山县科学论证了优劣势,明确提出了融入思路:基础设施与成都全方位对接,发展规划向成都全方位靠拢,以打通雅安到成都的几条连接通道为突破口,打造对接“极圈”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接受成都经济圈的产业辐射和带动,把芦山建成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有机农副产品供应基地、都市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成都经济圈物流中转基地。
抢抓重建机遇 加快路网建设 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芦山县首先正视交通基础建设滞后的差距,着力融入全市枢纽建设一盘棋,着眼于全县长远发展,做好交通网络内外贯通的基础工作。 走进芦山县交通局,随处可以看见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上报规划、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监管农村公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巨大的工作量,使县交通局领导、职工常常满负荷工作,熬通宵是常事儿。 在交通灾后恢复重建的各个工地上,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芦山县交通灾后恢复重建涉及全县9个乡镇,自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开展以来,芦山县交通局局长罗汉东满脑子都围着灾后重建转,“今年11月3日芦灵路双石镇西川段发生路基滑坡,芦山县交通部门派出70多人,24小时轮班,花了三天三夜抢通。当时省道210线发生山体崩塌正在抢通,为保芦灵路畅通,芦灵路的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暂停施工。省道210线基本抢通后,芦灵路的重建工作已重新启动。”罗汉东举例说,“在交通灾后恢复重建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都会想尽办法解决,确保重建项目的顺利进行。” 据了解,目前芦山县把打通断头路作为首要任务,把北部通道建设作为战略突破口。该县已成立了芦山县成渝经济区合作办公室,迅速启动与周边区县的对接工作。 目前,芦山县与邛崃市就战略合作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达成了框架协议,与大邑县旅游开发合作达成意向协议,与天全县、宝兴县就交通建设和旅游环线建设签署了框架协议。区域合作,被提升到新的高度。
超前谋划发展 形成通达路网 对于交通灾后恢复重建的每个项目,罗汉东都了如指掌。他摊开地图,向记者讲述几条加宽改造的灾后恢复重建道路。 邛芦路(邛崃至芦山),从芦山县城翻越镇西山,进入邛崃市;油玉路(芦山县城至大川)从芦山县城出发经芦山北部重镇大川镇连接邛崃;大和路(大川场镇至芦山与大邑交界处横山岗),延伸处将连接大邑县花水湾景区;芦灵(芦山至宝兴灵关)路接省道210线。 “我们最看好的是邛芦路。邛芦路芦山县境内的28.3公里公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完工,下一步芦山县将通过积极争取,将邛芦路继续升级改造,建成芦山县通往成都的一条快速通道,这样从芦山到成都只有130公里,届时从芦山县通过邛芦路到成都只需约一个小时,发展将极大提速,还可以带动公路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罗汉东这样描述,“随着三年交通的灾后恢复重建,芦山县道路交通状况将提速至少30年。” 芦山县已规划出大南路(大川至南天门)、大花路(大川至花水湾)、大邓路(大川到宝兴邓池沟)、中西路(大川镇中咀至西岭雪山)、飞碧路(飞仙关到碧峰峡)等多条交通要道,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进一步争取和落实项目。 下一步,芦山县还将争取提高公路等级,达到枢纽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并全面推进县、乡、村公路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 融入成都经济圈,芦山县初步考虑北部山区主打旅游环线,中部主打工业和汉代文化,南部发展物流和工业。 按照芦山县中长期发展战略思路,芦山县将通过几年的努力,使芦山县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芦山县东进成都,西入康藏,北通阿坝,南下凉山、攀枝花均能实现半日内通达,芦山交通网络成为四川省小西环旅游线的过渡地带。 “通过努力,芦山县将建成内网完善通达、外网快捷通畅且连接成都和康藏的交通中转站,力争成为川西次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芦山县县长范继跃表示。
故 事 借道成都到大川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大川镇体现得尤为明显。 多年来,大川镇只有一条路(油玉路)通往芦山县城,且弯急、山高、路陡,路况差,小车难于通行,开越野车单边最快也要花2个半小时。由于油玉路中林至大川段是碎石路,且经常断道,考虑到安全因素,中林至大川段公路一直没有开通班车。 “没有班车,群众要到县城去一趟十分不便。正因为路况差,我们镇甚至还有老年人一辈子没有出过大川镇。”大川镇党委书记姚健说。 相对而言,大川与邛崃之间的联系则更为紧密。大川镇与大邑、邛崃相邻,从大川镇到油榨乡再到邛崃有公路相通,虽然大川境内是碎石路面,但路程短,出境后就是水泥路,大川镇的百姓更愿意从这条路通行。 “正是因为油玉路难行,大川镇的百姓更愿意绕道邛崃,再从镇西山到芦山县城。从大川到雅安办事,也要绕道邛崃,来回至少要花一天时间。”姚健说。 “通过灾后恢复重建,我们镇将有4条出境路,除了可实现村村通以外,还密切了与邛崃、大邑等周边地区的联系。按照全县建设交通枢纽的规划,以后还将进一步提高4条路的公路等级。此外,芦山县还规划建设大川场镇到大川河景区核心景点南天门的公路,大川到宝兴邓池沟的公路,对我们下一步发展旅游,建设新农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姚健介绍。 目前,大川镇还启动了7条通组路的灾后恢复重建,逐步改善百姓出行条件。“大川镇南下到芦山龙门溶洞和邛崃天台山,西进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靠大邑花水湾温泉和西岭雪山,形成一条环形旅游线。路好了,一切都有了实现的可能。”姚健对未来大川镇的发展充满信心。
相关数据 芦山县交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投资2.8亿元,到位资金4868万元。 2009年,芦山县县列入灾后重建的农村公路断头路有4条(宝大路、牛双路、清龙路、芦天路)。 2009年,芦山县已建成通乡油路(水泥路)76.6公里、通村公路34.2公里,建成乡镇客运站(点)3个。
责任编辑:SNOOPY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09-12-24 09:13:10
编辑:SNOOPY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