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0-04-02 09:03:49 雅安日报
“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当年,这首歌颂川藏线筑路将士的《歌唱二郎山》唱红大江南北。近60年后的今天,一篇名为《二郎山筑路将士,你们在哪里》的帖子再度唤起人们的思绪,而作为当年修建川藏线筑路英雄孙忠珍的亲弟弟,来自山东的孙世文,则在3月31日下午乘机抵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并随后赶往雅安参加“魂归二郎山”公祭活动。 去年,天全县在两路乡展开文物普查时,发现了当年解放军18军修筑川藏公路时的墓群。随即,雅安天全县通过各种途径,开始寻找这些烈士的亲属。其中,一名名叫孙忠珍烈士的墓碑上记录着他的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十八军五十四师162团一营二连战士,山东省曹县西崔庄人,1955年牺牲。”在山东民政部门的配合下,孙忠珍烈士的亲属找到了。“这还是我第一次来祭奠哥哥!”孙老有些激动。 天全县宣传部介绍,举行“魂归二郎山”公祭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弘扬二郎山精神,即“艰苦创业、开拓奋进、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精神。“将二郎山精神,发扬到西部交通枢纽建设上来!” 孙世文老人的出现,将人们关注的目光拉回到60年前——
[next]
在艰难中铸就二郎山精神
18军官兵修建川藏公路
当年为修筑川藏公路 雅安建的运米站
战胜了千难万险的川藏兵站官兵
60年弹指一挥间。 60年前,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50年3月,十八军在乐山举行进军西藏誓师大会,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和全体将士在誓师大会上发出铿锵誓言:不管有多大艰难险阻,不惜献出一切乃至生命,誓死完成进军任务! 宁愿饿断肠,不吃老乡粮。广大官兵恪守铁律,在物资供应极端匮乏、自然环境异常恶劣的艰苦条件下,战严寒、抗缺氧、住帐篷、吃野菜,一边进军一边修路,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他们以“铁山也要劈两半”的硬劲,在悬崖峭壁上开山筑路;以“叫河水让路”的豪情,让一道道天堑变成通途。 为支援西进大军解放和建设西藏,刚刚组建不久的西南军区工兵部队奉命修筑川藏公路,面对地势险恶、巨石嶙峋的环境,筑路官兵以“天大困难像个豆,好马崖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破峭壁、炸巨石,披荆斩棘,闯关夺隘,挑战极限,顽强拼搏,打通入藏门户二郎山,征服康藏屏障雀儿山,闯过川藏天险然沃沟,修筑了全长2255公里的天路。蜿蜒盘旋的川藏线,犹如悠久厚重的历史长河,记载着无数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哼唱着一首首荡气回肠的壮歌,也打造了“听党指挥、不畏艰险、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二郎山精神。 在川藏公路途经的14座大山中,二郎山海拔3000多米,无论从道路状况还是气候条件来说,都是最差的一段。由于四川盆地的暖湿气流与青藏高原的寒冷气流经常在这里汇聚,所以经常形成雨、雪、冰、雾,气候十分恶劣。同时,二郎山公路都是建设在悬崖峭壁之上,很多地方都是单行道,经常会有道路翻浆、垮塌等现象,路况极差。长期以来,二郎山都是川藏公路的交通瓶颈。 “车过二郎山,如闯鬼门关;过了鬼见愁,还有鬼招手。”这是二郎山隧道未打通之前,在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官兵中流传的一句顺口溜,亲身经历了川藏线二郎山公路状况的某汽车团官兵说,因为它的单行道占了一半,路很窄,都是等外公路,错不过车。一堵上,后面没法退,前面又没法走,有时候一堵两三天。行车安全的盲点、车辆纠纷的热点,是当时仅仅30公里的二郎山公路上几十年难以克服的两个老大难问题。气候无法改变、道路无法加宽,为了避免车辆安全事故,川藏兵站部于1983年首先提出了部队车队要创建文明风尚、开展文明礼让活动的提议,得到了成都军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地方单位广泛开展了军民共建文明川藏运输线活动,提出“单向行驶、控时放行”的措施,把一天分成两个固定时段,只允许单向过山车辆通过。为此,军地双方还共同设立了二郎山交通管制站,负责过往车辆的编队、限时放行以及修车、送水、冬季防滑等服务工作,基本上解决了二郎山的行车安全问题。可是,二郎山的恶劣气候对管制站执行任务的官兵来说,却是一种考验,其中最艰难的就是冬季的防滑铺沙工作,仅仅一个冬天,管制站的工作人员就要在二郎山公路铺上千吨的沙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连春节都不能休息。一年春节,兵站部领导除夕晚上赶往二郎山与驻守官兵及地方同志联欢,却发现二郎山管制站里竟空无一人,最后发现一个排长和三名战士都坐在一个土堆上。一了解,原来是其中一位老兵两年没有回家探过亲了,这年春节前又服从组织安排上了二郎山,于是叫爱人带着小孩来二郎山团聚,所以他安排孩子先睡了,就和排长及其他两个战士在外面转转。领导得知情况,返回小屋直说“倒酒、倒酒”,将一大碗酒一饮而尽,敬给坚守在山上的士兵们。 “官兵们靠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去坚守?”对此,长期战斗在川藏线的一位领导说,在部队来讲,就是靠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筑牢了官兵们宁愿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也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军队的思想基础。 长期以来,川藏兵站部官兵山高路险无所惧,驾长车一往无前,在新时期书写出绚丽多姿的华章。涌现出了以“川藏线上英雄汽车兵张洪”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时代楷模和英雄人物。 半个多世纪以来,历代川藏线官兵传承二郎山精神,用鲜血和生命、忠诚和智慧,铸造和培育了具有时代特色的艰险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重压不倒的“三不倒”川藏线精神。
2006年5月,解放军报刊登文章指出,蜿蜒盘旋的川藏线,犹如悠久厚重的历史长河,记载着无数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哼唱着一首首荡气回肠的壮歌,也打造了“听党指挥、不畏艰险、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二郎山精神。如今,二郎山精神在雅安人不断的挑战极限中得以丰富和发展——
在怀念中发展二郎山精神
当年养护川藏公路多功段的老人,如今仍长期保持“飞仙关大桥”遗址碉楼的整洁
在川藏公路上,每向前延伸一公里就掩埋着一名官兵的英魂。 1950年3月,英雄的十八军先辈们,以人均30至50公斤的负重,徒步在千难万险的征途上,战严寒、抗缺氧、住帐篷、吃野菜,一边进军一边修路,官兵们用宝贵的生命和革命精神打通入藏门户二郎山,铸就通向世界屋脊的人间彩虹川藏公路。 今天,雅安人在怀念中高扬二郎山精神,深度开放,扩大对外友好合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战经济欠发达之“严寒”、搬思维观念闭塞之巨“石”、斩因循守旧之“棘”,闯关夺隘、爬坡上行,为二郎山精神注入“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新时期雅安精神内涵。 在雅安实施的瀑布沟水电站建设工程是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去年,雅安在面对全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美好新家园、加快瀑电库区移民工作“三线”作战的严峻考验面前,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科学决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潜能,组织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奋力实施“瀑电库区移民工作大会战”,大力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雅安精神,在雅安历史上写下了破釜沉舟、壮士断腕、英勇壮烈、绝境逢生、亲人告别、挺关博弈的悲壮诗篇;用苍天日月与山河可鉴的一个个重大胜利果实,有力证明雅安人民没有不可以战胜的任何困难、没有不可以搬掉的艰难险阻、没有不可以夺取的任何胜利。用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浩气,使二郎山精神在新形势下闪耀出应有的光芒。 信息决定着一方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我市把建设顺畅的信息高速通道体系摆在日益重要的地位,像当年打通二郎山的官兵一样,打通了现代信息通道这一无形之路,信息枢纽建设基本形成,实现全市城区、乡镇覆盖率100%;主要交通沿线连续有效覆盖率100%;重点旅游风景区覆盖率100%;行政村网络覆盖率100%。全市城乡现代通信用户跨越发展至1999年的50倍之巨。“四周是大山,中间一个小圈圈”的芦山县双石镇一个村庄,在我市强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多数重达0.5吨的设备抬进大山,当地村民一夜跨越了千里数字鸿沟。去年5月,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雅安军分区新程控交换系统竣工,通信战备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跳起摸高、爬坡上行,二郎山精神在雅安人不停的挑战生理极限、智能极限、目标极限中得以丰富,得以发展。
川藏公路早已修就,二郎山隧道也已完全通车,“车过二郎山,像进鬼门关,侥幸不翻车,也要冻三天”的历史早已结束,但筑路官兵战天斗地、誓把“天堑”变通途的豪迈气概和勇敢精神,没有被历史湮没,反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更加熠熠生辉,演进成为“雅安精神”,绽放出新的光芒——
在传承中高扬二郎山精神
市党政领导走访慰问常年驰骋川藏线的驻军部队官兵形成制度
时间:2006年国庆前夕。地点:市政府办公大楼前。 原计划9∶30开始的迎国庆市区医疗救护、交通安全、旅游景区安全设施、110等应急反映能力大检查活动,因一单位参检人员未按时到达,市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等了长达24分钟。市政府将此事作为作风建设的大事件,在有关领域展开了作风纪律大整顿。 一石击起千层浪。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大兴雷厉风行、务实高效之风。在不久举行的雅安市一年一度的迎新年大型音乐演唱会上,每年缺一不可的《歌唱二郎山》还没谢幕,市领导重提歌词中“不怕风来吹,不怕雪花飘”蕴涵的一往无前的精髓。 “二郎山”在雅安大地不仅仅只是山的名字,《歌唱二郎山》也不仅仅只是一首歌曲的歌名,而是深植于雅安的一种向上进取精神的载体,是雅安昂扬向上、不懈前进的象征。 2006年12月,市二次党代会在周公山温泉天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大会经过充分酝酿,将“科学发展、奋进跨越”确立为雅安未来5年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奋力做大经济总量、突出工业重点,到2011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翻一番的跨越发展主要目标。 奋进跨越,必须以奋进的勇气和精神,奋起直追,奋力赶超,超常发展,在短时间内实现雅安发展历史性的新跨越。 欠发达的西部雅安落后但不甘人后,让前来视察调研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的教授、讲师所折服:雅安“遇到巨石敢搬、遇到江河敢趟、遇到峭壁敢攀”,凝聚成一往无前的浩气、所向披靡的锐气,与“天大困难像个豆,好马崖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一脉相承,传承不息。 2007年隆冬,罕见的雨雪冻天气骤然而降,石棉县拖乌山风雨交加,成千上万名客、货车司乘人员被困,通信工具全部瘫痪,被困人民群众与亲属失去联系。带着大批急需生活物资千方百计赶赴现场的市委、市领导要求,不惜一切迅速建立临时通信台站,让所有受困人员打个平安电话,让家人放心。顿时,按平战结合原则建设的通信系统迅速运作,把“平安电话”摆到了前沿。 没有敢搬石头的体能、敢趟江涉水的技能和敢攀高峰的胆略,一切都是枉然。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雅安雷厉风行,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在自身遭受重灾、奋战抗震救灾抢险一线之时,组织精悍队伍在山崩地裂的环境中,攀崖碎石第一时间打通运送抗震救灾大军奔赴震灾核心区汶川的第一生命线——我市境内的S210线。 雅安作为二郎山精神的原创地,在继承中大力弘扬二郎山精神,为科学发展、奋进跨越注入宝贵的精神源泉,到去年底,市二次党代会提出的诸多主要目标即提前一年完成。
“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西藏。不怕那风来吹,不怕那雪花飘,起早睡晚忍饥饿,个个情绪高,开山挑土架桥梁,筑路英雄立功劳。 ”近60年后,《歌唱二郎山》中的歌词更加激励着今天投身川西枢纽建设中的雅安人——
在枢纽建设中延伸二郎山精神
高校大学生形成浓厚国防意识
挺过’09关,一片艳阳天。今年是全市全面实施“以枢纽为纲、于极地奋起”之年,是枢纽为纲建设年。 市委、市政府强调,大力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雅安精神,将二郎山精神世代延伸下去,以枢纽为纲、于极地奋起,加速城市规模的扩张,加强产业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独具特色、协调发展的一体化区域经济。在全面实施战略新思路中,采取融入成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快速提高城镇化水平,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生产力布局突出独立性、自主性和互补性等一系列措施,对外,突出个性,整合互补,发挥优势,借势发展。对内,正视个小,摆正位置,韬光养晦,卧薪尝胆。 据了解,一直以来,我市通过各种活动传承和发展完善二郎山精神,在跨越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全市实现地方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148.91亿元跨越至去年的24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22∶46∶32,调整为18.7∶52.0∶29.3。 去年,省委、省政府全面实施《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雅安被列为全省12个区域性次级枢纽之一(即川西枢纽),就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四川的“一极一轴一区块”模式,雅安被列为以成都为核心的核心增长极。 时隔月余,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在全市科学发展、奋进跨越至新的阶段之时,鲜明提出“以枢纽为纲、于极(成都核心增长极)地奋起”战略新思路,像不畏艰险打通二郎山,筑起川藏公路的官兵一样,加紧枢纽建设,巩固已有枢纽建设成果,加快交通枢纽、城市枢纽、电力枢纽等建设。 在二郎山精神鼓舞下,一场“以枢纽为纲、于极地奋起”战略新思路为指引的建设大幕迅速拉开……
相关链接
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关部门就提出了兴建二郎山隧道的方案。1983年,二郎山路段开始实行单向管制放行,但堵车断道仍时有发生。1995年,二郎山隧道工程被列入国家“九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于1996年5月、6月在东西两端正式开工,1999年12月7日试放行通车,公路里程缩短25公里。2001年1月11日,二郎山隧道工程全面建成通车。从此进藏之路更加通畅。
责任编辑:wsgly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10-04-02 09:03:49
编辑:wsgly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