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2-04-14 09:20:58
巍巍蒙顶山,古往今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有人拿起画笔,泼墨一纸恢弘;有人举起相机,定格无数美丽……名山县摄影爱好者黄健就属于后者。 “蒙顶山多为小巧的景色,缺乏宏大的美景。”七八年前,在摄影圈子里,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从小就留恋蒙顶山美丽风光和蒙顶山古朴遗迹的黄健,不这样认为,他的观点是:蒙顶山并不缺乏大场景。为了向大家证实自己的看法,他选择拿起相机。 七八年的拍摄时间,多少个清晨和夜晚,他驱车前往蒙顶山,只为拍摄瞬间的美丽;多少次,他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穿行在茂密的茶畦里;又有多少次,他被树枝刺伤,在小腿上留下疤痕。 怀着对蒙顶山的无限眷恋和宣传蒙顶山的期待,七八年的拍摄时间,他集结了数千张照片,从这些照片里,他选出百余张,集中展现蒙顶山的四季之美。一经展示,令人惊叹。 无限眷恋汇镜头 黄健把这百余张照片制作成幻灯片,记者有幸欣赏到这组照片。在缓缓的音乐声中,蒙顶山美景静静呈现。短短时间内,各种角度、各种时刻的美景涌入眼帘,从这些照片中,观看者能够体会到黄健的用心,和他对蒙顶山的眷恋之情。 黄健有记录拍摄日记的习惯。在一次拍摄蒙顶山秋色时,他写下这样的字句:“蒙顶山的千年古树,蒙顶山的茶林小道,五峰之间的皇茶园,永兴寺的古石楼、蒙泉井、阴阳麒麟石……一切的一切让我难以忘怀,我愿将我的心情寄托于你,你愿接受我对你的特殊情怀吗?当人生步入秋天,还会如银杏树叶的辉煌,奉献最后的热情,我手里的照相机已为你换上崭新的镜头,快门将会在千年古树摇曳的秋天响起,快门将会在积雪凝苍翠的冬天响起,快门将会在茶树初芽的春季响起,快门将会在清风半夜鸣蝉的夏天响起。” 正是由于这样的感情,黄健在拍摄路上无论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都一如既往地热忱。拍摄风光需要寻找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而这个寻找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 他在另外一篇拍摄日记中记录着,拍摄蒙顶山日出的不易。 “在蒙顶山要看到日升时的壮丽美景,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要在这样的环境下拍摄日出,难度就可想而知了。一张壮观的日出图,有时要等一两年或更长时间。何况这样的等待真的不知道有没有结果。而我的愿望和追求就是要用镜头拍出漂亮的蒙顶山风光,展现蒙顶山的精彩画面。我将这一愿望转化为信心和决心,就这样一天天地等,一夜夜地盼,希望明天的早晨天边出现日出。 记得有一天,当夜风起云聚下起了雨,我想明天又不可能拍摄日出了。我就在熟睡中,觉得眼帘朦朦胧胧的灰白,下意识地从床上一跃而起,推开窗帘,天际一线鱼肚白映入眼里,心里的激动顿时升腾而起,苦苦等待的时刻终于在一阵风雨后到来。 很快准备就绪,驾车来到事先就踩好的拍摄点,细心地架好相机,等待看最后的一刻。 可就在这时天空由西向东飘来深灰色的云,东方的淡蓝很快消失在一片瓦灰色的云层里,天气转变,拍摄日出再次泡汤。实际上,我已经习惯了这种感觉,也习惯了老天的捉弄,在失望中保留着刚开始的那一点激动下了山,一切犹如昨日。” 这样的遗憾经常发生,但风雨之后见彩虹,十次的遗憾总能等来一次成功,那百余张美丽的照片,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艰难出炉的。 换一种视角看风景 从这百余张照片的构图和拍摄角度可以看出,黄健的选择与众不同。“我主要拍摄蒙顶山的大场景,展现蒙顶山的恢弘气势。” 蒙顶山的春天,茶树抽出芽头,远远看去,如同墨绿的茶树戴上嫩绿的帽子,粉红的野樱桃花、洁白的梨花竞相开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蒙顶山之春该怎么表现呢?”由于蒙顶山茶的举足轻重,不少摄影师们会选择拍摄茶园,在不同角度和时刻展现茶园的美丽。黄健的想法有些不一样,他选择了一个初春的早上,爬上蒙顶山,把远方的周公山、近处的蒙顶山、左边的蒙顶山索道、右边的野生树木全部框入镜头。从照片上看,元素丰富、层次多样,太阳初升时的云雾升腾其中,各种景色看起来既相互呼应,又相互融合。 如果用色彩表达蒙顶山的四季,春天是绿色,秋天是黄色,冬天是白色,夏天是什么颜色呢?蒙顶山之夏应该如何表达? 多年的拍摄,黄健几乎走遍了蒙顶山的各个角落,哪个地方适合拍摄什么样的景色,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一幅自然的景色,在他的脑海里就是一张美丽的照片,他选择了夏天的一个早晨拍摄蒙顶山之夏。 从“蒙顶山之夏”的照片中看到,左边的茶园和右边的云雾恰好使图片达到均衡,太阳处在偏右的位置,阳光染红染亮了左边的天空。黄健说,当时初见这片茶园的时候,觉得起伏度很好,适合入镜。拍摄这张照片的难度在于找好太阳的位置和云层的厚度,经过多次的定点拍摄,他发现雨后初晴时云层的厚度最合适,夏天太阳的位置刚好可以和茶园的起伏度相得益彰。 蒙顶山的秋天,无数文人志士赞美过,无数镜头记录过。尤其是天盖寺前的千年银杏树最受赞誉。秋天,参天的银杏树叶变黄了,树下,一地金黄,美不胜收。 黄健另辟蹊径,将镜头对准天盖寺的红色大门,把银杏树的金黄、常青树的墨绿全都收纳进来,加之古树接天的一缕碧蓝,而天盖寺在照片中退后缩小,掩映在茂密的树木之间,更显历史的厚重和古刹的庄严。 而蒙顶山的冬季,白雪皑皑,俨然冰清玉洁的童话世界。“哪里可以表达蒙顶山冬天的气势?”黄健选择了世界茶文化博物馆对面的蒙顶山祭坛。 在“蒙顶山之冬”这张照片里看到,清冷的阳光从中间偏右的位置照耀着祭坛,远处的建筑和树木皆成剪影,祭坛的影子映在地上,细细的白雪消融,石缝里的冰没有融化,围着祭坛均匀分布,好似阳光洒下的白色光辉。 “用阳光偏冷的色调和明暗反差来表现祭坛的庄重,底处视觉和宽阔的场景关系,体现出蒙顶山厚重的历史。让人在图片中就能感受到蒙顶山茶文化。当看到这张图片就会想到蒙顶山,就会想到这里来品味蒙顶山上茶。”这是黄健构思这张图片的初衷。 这百余张展现蒙顶山四季之美的照片,是黄健七八年心血的结晶,也是他在艺术道路上不懈追求的成果。 “等待梨花、桃花开放的时节,把繁花也放入镜头里,效果会更好。”他在介绍他的作品“蒙顶山之春”时说。 记者 李璐君/文 黄健/图
责任编辑:唐砚玉
日期: 2012-04-14 09:20:58
编辑:唐砚玉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