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2-05-26 10:43:48 雅安日报
凝神思考
奋笔疾书
热烈讨论
随着湖北“吊瓶班”的走红,紧张的高考又一次牵动考生、家长和老师的神经。掐指一算,距离高考已经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高考前的最后冲刺、高考前的减压、甚至高考前的营养补充已经成为所有考生和家长的每日“功课”。我市高考生情况如何,高考前又该怎样给自己减压?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学生焦虑型 压力无处不在
“每天7∶30至12∶10上学,12∶30至13∶00吃午饭,13∶30至14∶10睡午觉,14∶30至17∶45上学,18∶00至18∶30吃晚饭,18∶45至22∶30上晚自习,22∶45回家,22∶50至23∶40看书,24∶00睡觉。” 这是市区某中学高三学生周敏近日的作息时间表,除了吃饭、睡觉、上课、看书外,周敏几乎没有别的活动。“还有十多天就高考了,心里每时每刻都感到紧张。”周敏说,虽然每天的时间已被看书学习全部占满了,可是自己仍感到时间紧,巴不得把晚上睡觉的时间都腾出来看书。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光发生折射,在空气中的角总是稍大些,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是变浅的虚像。”5月23日晚上7点,市区某中学高三年级的学生正在上晚自习,来到该校学生周敏所在的班级,记者看到,有的学生埋头算题,有的学生努力背书、背公式,还有的学生在讲台向老师请教问题。而周敏正拿着刚发下来的高考模拟试题试卷与同学讨论着。“今天上午的物理课刚考了套高考模拟题,有几道题我没做起,白白扣了十多分,心里好难过,现在都不会做,高考时我应该怎么办呢?”周敏抱怨着,她表示,每次模拟考试只要没考好,自己总会紧张、甚至郁闷几天,连上厕所都会想着如何解题。 “我想考川大,可是这所学校收分有些高,我担心自己考不上。”周敏说,自己一直的目标就是考上四川大学,虽然父母没有给她多大的压力,可是她心里很清楚,父母对她寄予的极大希望,“我不想让父母失望,”带着自己的目标和父母的期望,周敏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在离高考还有两个月时,她就已经开始紧张不已,随着高考时间一天天临近,她更是异常焦虑,每天回家一看到满桌可口的饭菜,父母和蔼的微笑,周敏心里就不是滋味,生怕自己考不上理想的大学让父母失望。
淡定型 平常心对待 “嘿,把球传过来!”“快,快回防,别让他冲过防线!” 市区某中学操场上,一群男生正欢快地打篮球,这是一节体育课,可一个班却只有几名男生在操场上运动,若不是记者亲眼看见,很难将这群在球场上挥洒汗水的运动健儿们与紧张的高考生联系起来。 “只要有体育课或是周末放假,我都会跟同学打球,或是看点别的课外书,总之不会看关于考试的书。”该中学高三学生黄致钢说,临近高考,虽然自己也有些紧张,但他知道,高考考的不仅仅是寒窗十年的知识,也挑战着考生的心态,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高考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除了白天上课时间和晚自习自己会看书学习外,课外时间他都会做各种各样的运动,给自己减压,使自己放松心态。
乐观型 兴趣最重要 “你看我刚画的这张素描怎么样?线条勾勒得够细吧。”“今天刚练习了两个小时的钢琴,感觉心情好舒畅。” 面临高考,大多数学生都是紧张不安的,能悠闲地讨论绘画、钢琴等兴趣爱好,乐观从容地对待高考,想必只有艺体生才能有如此乐观的心态了。 “我想考四川美术学院,目前,专业分是达到要求了,只要高考分能过分数线应该就没问题,如果高考分没过,那我就选择别的美术院校,只要能绘画就行,其他的都不重要,没必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某中学高三艺体学生张浩宇说,只要专业成绩过了,对于高考,艺体生的压力比一般学生小很多。艺体生在乎的是能否考取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而非能考一个好大学。
家长慌乱了 不知如何为孩子分担 最近几天,市区某中学高三学生小张晚上复习时,拿起书看了一会儿,就扔一边了,在屋里东转转西转转,什么也干不下去。 妈妈好心提醒她:“快高考了,你得抓紧时间看书复习。” 小张说:“你们张口闭口就是高考,就知道给我施加压力,要是能废除高考就好了!” “除了考试,你说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我也不知道,可是一提考试我就烦!”说完小张干脆把自己关在屋里,谁也不理了。父母心里干着急,真是不知道这样下去该怎么办。 小张的母亲告诉记者,离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孩子的脾气也越来越不好,经常会发火,也不怎么吃饭,做为家长是既担心又着急,有时候晚上在家都不敢看电视,怕影响到孩子复习,父母也只得陪着看看杂志。 “孩子最近爱发脾气”“孩子最近老吃不下饭”“高考,我们家长比他们学生还紧张。”临近高考,许多家长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面对孩子的“高考情绪”,家长慌乱了,不知如何分担。 考生的家长何晓莉说,最近儿子的情绪不怎么好,临近高考,儿子整天都皱着眉头,问他想吃什么也不说,每天除了看书学习就是吃饭睡觉,何晓莉很想为儿子分担,为他减压,可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只得在一旁干着急。 在记者的采访中发现,有很多家长都遇到类似的问题,面对高考,家长似乎显得更为紧张、慌乱,大多数家长都为不能让孩子减压而感到头疼。记者发现,父母们越是慌乱,考生的情绪似乎就越不好,越得不到改善,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专家自我减压 考生可用多种方式
从历年高考的情况看,总有部分考生因心理压力过大,心理不稳定、考前学习状态不佳而导致成绩不理想,甚至高考失败。如果说考生的知识水平是考取理想大学的硬件条件,那么考生在考前以及考试中心态稳定、心情轻松的良好心理状态则是取得理想成绩的软件,那么应该如何调整好考前状态,在考前进行减压呢?记者采访了市区某中学高三年级组长王民军。 “考生考前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而调整好心理状态,家长和老师只能起辅助作用,关键还是要靠自己。”王民军说,针对考生进行自我减压,可以采取三种方式有效进行减压。 一是转移减压法。“有意识的转移注意力是减轻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王民军说,针对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状况,考生应及时放松自己,如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放学后泡泡热水澡、与家人、朋友聊天、双休日抽出一些时间出游,还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等等。考生还可以进行左右脑思维的自主转移,为此考生应将文理科交叉起来学习,这样文理交叉学习可以让左右大脑轮流活动,这种转移既可以减轻大脑的疲劳度,也可提高学习效率。 二是睡眠减压法。王民军说,充足的睡眠是保证考生精力充沛、心理舒坦与平衡的前提。但遗憾的是大多数考生在考前遇到的问题是既没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也没有很好的睡眠质量,许多考生因考前过度紧张还常常失眠。即使有的考生能及时入睡,但其睡眠质量也不高,如睡眠不深、整夜做梦等。所以保证考生有足够的质量较好的睡眠是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 对于失眠的考生,王民军建议,一方面应积极调整心态,减轻因失眠而带来的心理压力,事实上,失眠与心理压力常常产生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应通过科学的安排生活,建立有规律的起居生活来克服失眠,同时在饮食上也可采取一些措施,如睡前喝半杯浓牛奶是有助于入睡的。 三是运动减压法。迎考期间,大多数考生或多或少存在紧张、压抑、担忧等焦虑情绪。“运动可以为考生不良情绪提供了一个‘宣泄口’,是最有效的情绪疏导工具,能减轻应激反应及应激反应对生理的影响,有效地释放被压抑的情感,并增强心理承受力。”王民军说,考生们整天伏案苦读,单调而枯燥,长时间单调刺激易造成生理和心理的疲劳。运动能使刺激强度得到变换,起到改善、调节脑功能的重要作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平衡性和灵活性。
家长、老师主动配合对考生进行心里疏导
“常有高三父母向我反映,孩子不知是怎么了,看什么都不顺眼,看见书就烦。还有些父母反映,为了给孩子减轻压力,他们会主动跟孩子说‘别紧张’之类的话,但孩子好像不领情,还嫌烦。也有父母宽慰孩子‘考不好不要紧,明年再来。’但是这样的话也让孩子反感。本来是想帮孩子减压,结果却是左右为难,父母先乱了方寸。”王民军说,临近高考,考生家长也面临了许多难题,面对孩子的“高考情绪”,父母不知道该怎么办。 “其实,这是高三学生常见的现象,是孩子在高考压力下的正常反应。”王民军说,高三开始,就是接连不断的阶段测验、月考、期中考……课堂上各学科的老师天天提醒“高考复习应该如何”,教室里张贴的“距高考还有××天”的倒计时牌。所有这一切都营造了一种紧张、严肃的氛围,时间久了,孩子感觉疲劳、焦虑,难免产生厌烦情绪,厌烦书本,厌烦考试,甚至厌烦老师、父母。而此时,老师和家长就应该正确对待,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轻松的环境,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看到孩子心情不好,有的父母觉得是自己对孩子关心不够,就不厌其烦地询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有的父母觉得孩子太脆弱了,就严加批评甚至挖苦一通,导致孩子心情更加烦躁,和父母关系也紧张起来。”王民军说,当父母不知道该和孩子说什么好的时候,那么就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不想讲话,父母就不要勉强,当孩子想说的时候,父母就以轻松的心情耐心倾听。 复习期间,面对孩子的烦躁不安,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抱着一颗“平常心”陪伴孩子。王民军建议,父母要做到心态平和,只有父母自己的心态放松了,孩子的情绪才会随之稳定下来。备考期间,父母切忌过多干涉孩子的学习及生活。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学习,包办了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多做题,想方设法搜寻各地高考复习资料……这些做法都会给孩子增加无形的压力,让本就紧张的气氛更加压抑。其实,让孩子适当做些家务劳动,全家人一起聊聊高考之外的话题,能够让孩子高度紧张的神经放松一会儿,能有效缓解学习压力。 除此之外,王民军还建议,老师和家长要积极主动配合考生高考,帮助考生树立信心,轻松应对高考。
>>相关链接各种“补脑营养品”大卖考前营养品备受家长亲睐
“什么补脑营养品最好?”“我买一盒×××。”市区某药店里,前来购买补脑营养品的人络绎不绝。“ 儿子学习辛苦,打算买点营养品给他补充营养。”市民张先生正在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儿子选购一款营养品。经过挑选,张先生购买了一款针对改善记忆力、缓解疲劳的软胶囊。张先生表示,只要能提高儿子的学习效率,花再多钱买再多的营养品也值得。 市民郭女士的儿子今年读高三,离高考还有不到半个月,本应调整好考前精神状态,但郭女士的儿子最近常常失眠,学习效率严重下滑。儿子的状态让郭女士十分担忧:“ 马上就要高考了,儿子总是抱怨没有心思看书,虽然每天复习十几个小时,但学习效率不高。”郭女士认为,儿子之所以注意力不集中,看书积极性不高,可能是缺乏营养所致。抱着这样的想法,郭女士先后为孩子购买了好几款营养品。有补充维生素的,改善记忆力的。郭女士认为,不吃一定没有效果,吃了也许还会有帮助。 随后记者走访多家药店了解到,近段时间购买补脑类营养品的顾客确实有所增加,一位在药店工作多年的王先生告诉记者,每年中考、高考临近的这段时间,营养品的销量都比较好。每一款营养品的价格都不低,但不少家长仍表示,只要能“补脑”,对孩子学习有帮助,花再多钱都值得。
责任编辑:山川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12-05-26 10:43:48
编辑:山川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