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2-08-24 09:01:09 北纬网-雅安日报
人物简介
赵建华,女,号一心斋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师,成都画院特聘画师,荣宝斋特约画家,成都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西部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双流美协副主席。
作品多次入选由中国书协、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性展览。书法作品曾获《全国女职工书法大赛》一等奖,入选《第七届全国书法作品展》和《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作品展》。国画作品在《中国西部大地情》、《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建国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中获优秀奖,并入选《远大杯-第三届北京双年展》,中国画名家技法研究丛书《中国山水画临摹与创作》部分,《第三届&第五届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第二届中国画作品展》及《全国第十一届美展》并获提名奖。
前不久,《水墨上里》一书出版发行,吸引许多读者眼球。书中26米长的上里水墨长卷更具吸引力。看,那山在云雾中隐隐约约,河水上一群群鸭子戏水,暮色中众鸟归巢,拱桥上行人徐徐走动;小桥流水、树叶浓密、万木峥嵘、云气涌动;街上人来人往,店铺林立,招牌各具特色……人物各具情态,有人路上挑担,有人山里背草,有人水中撑筏,怡然自得,安适恬静,可居可游,可进可出,画家用超然的写意,现实的描摹,用手中笔和心中气,把人带进的是那犹如神仙居住的逍遥地。
8月14日,记者采访了赵建华,她告诉记者,《水墨上里》一书发行后,受到不少人的喜欢,甚至有人找上门要求购买上里长卷画,被她拒绝了。
一踏进上里
自然风情把她迷
《水墨上里》长卷作者赵建华,来自成都。
“我到过大大小小许多地方,见过不少风格各异的美景,唯有雨城上里最具特色!”8月14日,赵建华接受记者采访时有感而发。赵建华说,2002年5月,她首次进上里写生,一下就被这里的人文情怀、历史底蕴、山水人家吸引,让其流连忘返,要为上里古镇作画的冲动油然而生,目的只有一个,让更多人了解、感受、分享上里古镇的美。
“这幅26米长的水墨长卷,从构思到创作,我前后花了3年工夫!”赵建华毫无保留地说,她为了向人们全方位展现上里古镇的独特风采,分季节进住上里,背着画板找景、取景、绘画,陶醉其中,但当时描绘的大都是一个个小镜头。
赵建华说,她产生创作水墨上里长卷的念头,是2007年清明节。当年清明那天,她早起漫步时,一层薄薄的晨雾包裹着上里古镇,若隐若现,特别是慢步在两条小河边,能感觉到她少女般的柔美和神秘,仿佛在仙境里,极静、极雅、极致的精美感油然而生……此时,一切都轻轻的,心在异常跳动,仿佛自己就是身处仙境中的神仙。
在赵建华眼里,上里的古建筑、山山水水、草草木木,一切的一切仿佛浑然天成,是她去过的所有古镇中最精致的;它小巧玲珑,可爱动人,那条潺潺小河是古镇的灵魂,让水雾缠绕着它不能散去,这个特点是别的古镇所没有的。她说,我被这缭绕的水雾所迷惑,被这古镇的灵魂所震慑,不能自拔了——此时的她狂喜:终于找到上里古镇最美的那一刻,最好的创作语言,并有感而发地想到如何去传达此刻的感受,那就是创作长卷。
灵感瞬间来
山水人家入画卷
赵建华用四尺整宣纸(纸宽68 厘米,长136 厘米),沿上里古镇两条小河从上到下取景,情景相融,一张接一张画,画纸堆了厚厚一叠。
第一稿完成后,觉得还没完全表达上里古镇之美。如何才能体现上里独特之美?在她看来,虽然有《清明上河图》为范例,但《清明上河图》的视角范围广,大场景多,不能用《清明上河图》手法来展示,因为,自己选用的素材是一个个小场景,《清明上河图》表现的是繁华,而自己要表现的则是虚静,让人近距离品味古建筑、品味水墨、品味水意朦胧的宁静美。
几经衡量,赵建华选择记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平视表现手法,在注意记实的同时,着力于中国绘画画法的笔墨展现。方案确立,赵建华又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再创作,完成了这幅长26米、宽66厘米的水墨长卷。她说,水墨在古代成为“玄色”,墨可以在一个调子中丰富变化而不躁动,能让画面达到足够的虚静而不失精妙。有专家这样评价:在创作上里古镇长卷中,她的平视构图和记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方式,是她个人独有的一种创新,无疑这是成功的。
赵建华感叹,而今的人们生活心态都显浮躁,对于深居都市的人来说,到上里可以洗涤疲惫的身心。上里的独特性,在于它那古朴雅典、缓慢流动的生活气息,这是当今快时代中的慢节奏,给人以美的享受。上里的美是静谧的,不是惊艳的那种美,这是它区别于其他古镇最深层次的特点,这也是寄情于上里、绘画其长卷的动力之源。
实习生 李雪雅 记者 彭加权
责任编辑:姜丽
来源:北纬网-雅安日报 日期: 2012-08-24 09:01:09
编辑:姜丽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