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4-03-07 09:13:21 北纬网-雅安日报
汉源农村新貌 汉宣供图
在汉源县有机农业核心示范园区,工人正在为中药苗洒水 记者 高菲菲 摄
汉源县城美景 汉宣供图
汉源县城富林文化广场夜景 汉宣供图
在汉源县九味果酒有限责任公司,工人正在为黄果柑酒瓶清洗灭菌记者 高菲菲 摄
村民正在采摘蒜薹 记者 高菲菲 摄
过去的一年,是汉源县攻坚破难、开拓进取的一年。
过去的一年,汉源县克服了“4·20”芦山强烈地震和“7·14”永定桥施工区堰塞湖两次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按照“一个目标、两大提升、三线作战”的部署,奋力推进各项工作,将灾后恢复重建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结合,巩固产业发展成果,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加快产业增效升级,挖掘优势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强化民生提高群众幸福感。
过去的一年,重建、发展、民生、和谐……一个个关键词见证了汉源一路走来的铿锵步伐,汉源干部群众一年的砥砺前行,克服了重重困难,换来了汉源城乡的崭新面貌。
【特写镜头】
魅力田园扮靓城乡
初春的汉源,碧水蓝天,春暖花开,颇似一个静谧祥和的世外桃源。
走进汉源城乡,总能见到百姓自建的“小洋楼”和一座座拔地而起坐落在山水田园间的重建新村。村民或在热火朝天地建新房,或在田间地头采摘蒜薹,或在果园里采收金灿灿的黄果柑,沉浸在重建与丰收的喜悦里。
走进汉源城乡,一眼就能见到,原本风格各异、色调杂乱的农房统一了风貌,不同的城乡融入不同的风貌元素,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着特色农产业,人居环境的改善、农业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让汉源城乡跃身一变成了一个个魅力村镇。
如今,行走在汉源城乡,可谓处处皆风景,美不胜收。如火如荼的重建热潮,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居,一条条四通八达的公路,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繁华的集镇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全面跟进,群众生活所需一应俱全;满山遍野的果林、成片的蔬菜种植基地等特色产业链,形成了一道道独具特色的“微汉源”农业景观;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的重建新村已经成形,新村以新居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新居建设,一个个集阳光康体、休闲度假、农业观光、生态居住于一体,独具现代城市休闲娱乐功能的特色村镇呈现在眼前。
【亮点直击】
奋力重建 构建城乡崭新面貌
“4·20”芦山强烈地震的创痛,击不垮坚强的汉源人民。灾后重建启动后,汉源县按照“山水田园、花海果乡”的理念,紧紧围绕城镇体系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修复、特色产业发展等重要内容,科学编制重建规划,宜散则散、宜聚则聚,迅速启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县、乡、村、组四级联动,选址放线、质量安全、综合验收三大环节无缝衔接。房建技术和建房标准下发到30个乡镇,培训6200余名建设骨干到重建一线。从河谷坝区到高寒山乡,在重建的滚滚热潮中,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
经过广大党员干部“5+2”、“白加黑”的不懈努力,13所学校和37273户受灾农房维修加固工作已全面完成;重建户开工11003户,完工6354户;规划建设的16个新村聚居点,已有11个启动建设, 3个新村聚居点首批23户重建户春节前搬入新家;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已开工6个;重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受到省委、市委的充分肯定。
科学的规划把重建工作与城乡发展纳入了同一轨道,散户自建通过政府加强指导,不仅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而且极大地改变了农村风貌;16个新村聚居点立足发展,瞄准日渐升温的乡村旅游,鲜明的田园风格使其成为新的观光景点,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其具备旅游接待能力,聚居点对周边的辐射和带动将在农村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于汉源来说,重建的是房屋,优化的是格局,拓展的是产业,坚定的是灾区群众发展的信心。
产业发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在汉源,不同的季节,总能看到枝头挂满成熟的水果,地里长着时令蔬菜。树上的“金果果”、地里的“金疙瘩”成了汉源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从树上“摘下”、土里“刨出”小车、小楼的村民不计其数。
汉源县安乐乡村民张志强家的三层小楼房掩映在成片的黄果柑林中,一辆刚买的小轿车停放在自家小院里。近年来,安乐乡大力发展水果种植业,在政府的扶持下,村民种上了黄果柑、枇杷、核桃等果树,“钱袋子”很快鼓了起来。“乡里果树收入两万元左右的是普通水平,种得好的有五六万元的收入。”张志强说,要不是果树结的“金果果”,他家的三层小楼房和小轿车就是天方夜谭,想都不敢想。
在汉源,广大农民朋友在政府扶持下发展农业,有的种植了经果林,有的发展起大棚蔬菜、高山蔬菜,有的主营生态养殖、乡村旅游、生态观光农业、农家乐等,收入逐年递增,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行走在汉源城乡,处处皆是兴旺繁荣、活力无限的景象。
全域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2013年,在跨越发展、全域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汉源县加大产业发展投入,在扩容、提质、增效和创新上狠下功夫,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在重大灾害和多重困难叠加的严峻考验下,县域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全县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汉源县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2013年,汉源县开发整理土地6.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1平方公里,维修整治堰渠502公里,硬化改造通乡通村公路220公里,发展水果3万亩、核桃3.2万亩、花椒6000亩,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1.1万亩。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汉源县积极引入农业发展新理念,结合库区后续发展,以移民扶贫整村推进项目为载体,在流沙河区域大力发展设施农业850亩,将农业与观光旅游有机结合,为汉源农业发展开辟出新天地。2013年,汉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5亿元,同比增长3.6%。
工业方面,2013年,汉源县被纳入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与科研院校加强合作,进一步优化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指导县内企业在环保、技改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通过推介等多种方式引入大型企业。2013年,汉源县新签约项目15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95亿元,同比增长30.1%,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规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61.68亿元,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第三产业方面,汉源县依托优势资源,以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2013年成功举办第二届梨花节、双溪桃花节等活动,九襄花海果乡、双溪申沟桃源、大田槿上梨花等景点撬动乡村旅游市场,汉源的田园风光蜚声省内外。引入国家皮划艇队在汉源湖冬训,并成功举办了全国皮划艇冬季冠军赛,为把汉源湖打造成全国知名水上运动中心开了好局。与此同时,轿顶山360度观景平台、皇木高山草甸等正成为新的旅游热点。据统计,2013年,汉源县累计接待游客140.8万人次,同比增长2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6亿元,同比增长20.8%,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一年来,汉源县全域建设成效明显,地方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0个百分点以上,第三产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长,经济结构趋于优化。
民生为本百姓幸福指数攀升
在汉源县和煦的春光下,在文化广场、节点公园,随处可见散步的中老年群众,他们谈笑风生,怡然自乐。每当夜幕降临,县城、集镇文化广场上,人们呼朋引伴,陆续前来休闲娱乐,有的伴随音乐翩翩起舞,有的三五成群吹拉弹唱,有的沿着公园台阶散步健身。
“以前想找个地方活动都没法,现在走出家门口就有一个休闲活动广场。”正和老伴跳舞的曹大爷开心地说,“这些民生设施的改善,让咱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也跟着上升了。”
如今,行走在汉源城乡,清新靓丽的城市景观、别具一格的楼宇院落让人流连忘返;节点公园里人们吹拉弹唱,欢歌笑语中体现着闲情逸致;校园里书声琅琅,莘莘学子的读书声让人备感温馨;工厂里机声隆隆,农民当起了老板和产业工人;满山遍野的果林和蔬菜大棚里,瓜果遍地、菜蔬飘香,让群众衣食无忧、笑逐颜开;敬老院、卫生院建在了百姓家门口,让人们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在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城乡,汉源人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汉源经济社会的腾飞和崛起就是民生为本的真实写照。
高地提升 注入发展强劲动力
历经十年移民的搬迁和两次地震灾害的考验,汉源县克服重重困难奋勇向前。城建上创造奇迹,产业上突飞猛进。成绩不是驻足的理由,而是激励汉源人不断向前的动力。
对于汉源县城而言,2009年瀑电库区移民大会战让一座荒山变成了新城,“五城同创”的春风则赋予了它第二次生命。共建共享,全民参与,3年创建,小城的绿化、美化工作迅速推进。干净整洁的环境、随处可见的节点公园、绿意流淌的草坪、迎风吐艳的鲜花,习以为常的文明行为……让小城美丽又温馨。2013年,汉源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县城,各类民生设施的完善,硬件软件的优化极大地提升了汉源县城形象,重建的成果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作为“一城两区”之一的九襄,在2013年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2013年10月21日,当地群众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城镇建设正式启动。汽车站、农贸市场的迁建和梨花大道的建设不仅将改变城区内拥堵的现象,而且还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圈;城市综合体的打造将形成全县乃至全市新的商业高地;优化后的九襄将成为充满田园气息的大型乡村旅游地。
2013年10月,汉源县启动产业环线建设。根据规划,环线首期建设40多公里,绵延九襄、大田、双溪、前域、清溪等乡镇,与国道108线形成环形线路,将沿途的花海果乡、申沟桃源、柴坪新村、清溪贡椒园、清溪同心新村、大田槿上梨花、前域农业观光园等景点串联成片,形成汉源田园风光最佳观景线路,开拓汉源旅游发展新局面。
【展望未来】
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汉源
回眸过去的一年,汉源在加快发展的道路上步伐铿锵。
展望新的一年,汉源县面对机遇和挑战明确了发展思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县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抓好发展第一要务,深化改革第一举措,落实稳定第一责任,围绕“带领全县人民到2020年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干部执行力,打赢灾后恢复重建、移民后续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三大战役”,突出水能、矿产、光照、果蔬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后发追赶,抓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打造沿线经济、园区经济、库周经济、城镇经济、流域经济“五大经济板块”,努力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汉源。
展望未来,汉源县将继续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用心用情书写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汉源新篇章。
张燕 记者 高菲菲
责任编辑:姜丽
来源:北纬网-雅安日报 日期: 2014-03-07 09:13:21
编辑:姜丽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