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4-05-18 10:10:02
每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博物馆日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并创立的。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
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
雅安大地上的各类博物馆是根植于现在、保存与沟通过去的鲜活机构,对于文化交流和铭记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让我们走进雅安的各类博物馆,去感受它们作为沟通世界桥梁的独特魅力。
地域文化类博物馆 连接世界文明
在雅安说到博物馆,首先想到的是位于市区文定街的雅安市博物馆。
一说到博物馆,大家最关心的就是“镇馆之宝”。今年的世界博物馆日,《四川日报》和《成都商报》等多家媒体不约而同提到了雅安市博物馆,因为这里有代表成都历史的“成都矛”。
“成都矛”是镇馆之宝。该铜矛发现于战国晚期船棺葬,其蛟部錾刻有“成都”二字。“成都矛”成为雅安与四川乃至世界构通的桥梁,在这支矛被发现前,关于“成都”城市称谓的最早由来是西汉,在战国墓里发现了“成都矛”,说明当时已经有关于“成都”的说法了,将成都历史向前推了200年。
除“成都矛”外,市博物馆内陈列的文物,都是在雅安六县两区出土的文物精品,包括姜城城门石兽、樊敏墓前石兽等一组珍贵的南方丝绸路上的汉代石刻,以及古蜀青铜、明朝兵俑等精美文物,总共近500件。它们虽年代不同、体积和材质有别,但珍贵程度都是不言而喻的。
汉代石兽,茶马古道,元代至正七年青花瓷(被媒体称为“青花瓷鼻祖”)、千年一吻石棺、书法史上出名的赵仪石碑……
在雅安的每个县区,还有展示各县区地域文化的博物馆,包括茶文化、熊猫文化等。
这些博物馆藏品都展示了雅安的地域文明,展示着中国西南边陲雅安的独特魅力。
雅安的文明发展史,是华夏文明的一部分,雅安境内的博物馆藏品,是沟通世界文化的纽带,它们也成为人们认识雅安,了解世界文化发展史的重要部分。
遗址遗迹类博物馆 历史的“时光机”
遗址遗迹类博物馆的藏品则格外特殊,搬不动,移不走,遗址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藏品。将遗址保护好,永久地为后人保留一部重返特定历史的“时光机”,是这类博物馆的最大使命。
在雅安的博物馆版图中,遗址遗迹类博物馆又可拆分为文物出土古遗址、地震灾害遗址、古建筑、名人故居、古墓葬等多个小类。
从名山区马岭镇的大石梯茶马古道遗址和新店镇茶马司遗址,到汉源县清溪镇羊圈门茶马古道遗址,以及雅安各县区的茶马古道,一条古道的线条,将散落在古道旁不可移动的文明串联在一起。
雨城区多营镇新开店,荥经县新添站、天全县九十步等,以及古道旁的茶庄、古村落,都是茶马古道上最值得人们研究的遗迹遗址。
除茶马古道上的文物明珠外,那些列入国家级或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寺庙、古建筑,也是我们认识雅安,了解雅安历史的窗口。
汉源县博物馆的麦坪遗址、雨城区沙溪遗址等古人类遗址出土的文物,就像是一台时光机器,让人们走进3000余年前的古人生活;天盖寺、金凤寺、云峰寺、开善寺、青龙寺等,一座座在雅安境内的寺庙,讲述古建筑的兴衰故事;高颐阙、樊敏碑阙,九襄双节孝石牌坊、上里双节孝石牌坊、城区内的节孝总坊,以及坐落于雅安高山乡村内的石牌坊和石刻等,记录着一个个人与遗址的历史传奇。天全县仁义乡红军村和石棉县安顺乡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以及各县区的红军纪念馆等,都向人们展示着一段红色烽火在雅安的历史过往。
走进雅安乡村,走进这些博物馆,用脚步丈量遗址遗迹,那段尘封的历史将为你展现它的独特。
“田野博物馆” 民俗文化“活化石”
民俗是一方水土的“根脉”,也是这片土地最好的名片。可口的雅安地方美食、丰富多彩的节庆、奇特的生活习俗……
雅安,作为民族走廊和藏、彝民族聚居地,独特的地理气候,让雅安成为一个民俗聚宝盆。
要探寻这些宝藏,各县区的乡村无疑是最好的去处。
说它们是博物馆,实际上却并没有单列出来,因此我们称他们为“田野博物馆”。
石棉县蟹螺藏族乡尔苏木雅藏族聚居地内,尔苏木雅文字,以及村落里散落的众多古建筑,还有一年一度的环山鸡节、晒佛节等,吸引着民俗专家探奇的目光。
无独有偶,宝兴县硗碛藏族乡的嘉绒藏族产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多声部民歌,还有在“上九节”上的“天鹅抱蛋”等民俗节目,也展示着雅安这片土地上的神韵。
在天全县仁义乡“十八道水艺术团”的排练室内,各种乐器和曲谱等,展示了汉族多彩的民俗生活。
还有芦山县菜花节上的“七里夺标”、花灯表演,名山区的马马灯、龙行十八式茶技、天风十二品茶艺,汉源县的老太庙花灯,荥经县砂器制作工艺,雅安茶叶传统制作工艺,汉源花椒制作工艺,以及各县区各种名小吃制作工艺等……
还存在于雅安人家中的个人藏品,如石雕、根雕、古钱币等收藏,构成了众多小型的“私人”博物馆,记录下一段雅安与世界联系所发生的历史文化。
这些千姿百态的“展品”,存在于雅安乡村田野间,有的原本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日常用品,只因时光的累积彰显价值,有的则用活态展示,传达“说不出的秘密”,一个个传承人就是雅安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它们无论哪一种,都像七彩万花筒一样,“秀”出雅安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记者 黄伟
责任编辑:李洋
日期: 2014-05-18 10:10:02
编辑:李洋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