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4-05-29 08:49:11 北纬网-雅安日报
护肤品早已是路人皆知的商品,甚至是大部分人的生活必需品。在临床中,很多皮肤病需要护肤品作为辅助治疗,或者需要护肤品以预防或者减少复发。同时,越来越多没有明显皮肤疾病的亚健康人群也逐渐到医院咨询皮肤科医生如何进行皮肤护理。在5月25日的义诊活动中,龚娅妮也回答了很多市民关心的常见护肤问题。
问题一:
美白产品到底有效吗?
在大部分人的审美观中,以白为美。因此美白产品成为护肤品中的宠儿,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是需要美白的哪类人群。
龚娅妮说,一种是有皮肤疾患而产生色斑的人群,这需要针对不同的疾患选择不同的美白技术。另一种是结构性面色黄的人群,这是由于遗传因素引起肤色较黄,从皮肤本身健康的角度不主张采用美白技术,而且美白技术对这种结构性色黄是无效的。但如果坚持要求美白,建议使用物理学美白护肤产品。
另外还有一种是皮肤老化而引起肤色暗淡。龚娅妮说,人到中年后,由于皮肤的老化而出现面色黯淡,可采用激光美容技术、物理性及化学性美白护肤产品提亮肤色。
龚娅妮说,所谓物理性美白是白色或者浅色颜料,掩盖皮肤瑕疵和皮肤颜色的缺陷。这种白是立竿见影的,但是是暂时的,龚娅妮提醒,在白天使用后晚上应该及时清洁这些美白成分。
另外一种化学性美白是通过干扰黑色素的产生,或使色素表皮及时剥离达到“白”的目的。但需要1-2个月以上才能见到效果。
龚娅妮建议,鉴于两种美白方式的不同,对于面部各种色斑比较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白天使用物理性美白护肤品,晚上使用化学性美白护肤品。
问题二:
防晒品该怎么选择?
正值夏天,防晒品成了热销的产品。市面上的防晒品有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之分。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各有利弊。
物理防晒品的防晒机制是反射、散射紫外线,防护紫外线的范围大等。物理防晒品比较温和,完全无毒性,不被皮肤吸收,不容易引起过敏。
化学防晒的机制是吸收紫外光线。其防护紫外线范围小,需要几个不同结构的化学防晒剂组合。另外,化学防晒品具有一定引起敏感的危险性,可以被皮肤吸收,刺激反应发生的几率较大,但使用起来比较清爽、薄透、无色,而且含有一些成分可以防水防汗。
龚娅妮说,不能简单地评判物理防晒品好还是化学防晒品好,应该根据自己的皮肤情况和需要进行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对化学防晒品过敏者、皮肤病急性期、高敏状态下的皮肤及儿童皮肤,建议选用物理防晒品。
很多人会问,买防晒品是不是防晒指数越高越好呢?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防晒剂大多标有SPF或PA值。前者是显示防御UVB伤害的防晒效果数值,它是根据皮肤的最低红斑剂量来确定的。皮肤在日晒后会发红,医学上称为“红斑症”,最低红斑剂量是皮肤出现红斑的最短日晒时间。PA则是指防御UVA到何种程度。分为PA+ 、PA++、PA+++三级。但并不是防晒指数越高越好。因为过高的防晒指数意味着在该产品中大量使用了紫外线吸收剂和散射剂,而过高含量的吸收剂和散射剂,会带来皮肤刺激、过敏等不安全性和使用上的不舒适感。
龚娅妮建议在选择防晒产品时,如果是一般类型皮肤的人群可以选择SPF值8-12,PA++。对光敏感的人,可选择SPF值12-20,PA+++。对上班族来说,可以选择SPF值15以下,PA++。对要去露天游泳的人来说,可选用SPF值30,PA+++以上的防晒剂。同时选防水的防晒剂。
龚娅妮说,强紫外线下活动,如海滨游泳、日光浴等,要选择含物理防晒品的高SPF值防晒品。皮肤白皙者,最好选用SPF值超过30的防晒品,防止斑点产生。皮肤偏深者,平日可采用SPF值为15的防晒品。
问题三:
什么是医学护肤品?
医学护肤品是一类介于药品和普通化妆品之间的“特殊”化妆品,以安全性、有效性为核心设计配方,主要用于“问题皮肤”的辅助治疗及皮肤护理。
龚娅妮介绍说,普通化妆品主要针对正常皮肤的保湿、滋润及美白等护理,在配方上一般含有香料、色素、防腐剂等,对皮肤科常见的如:敏感性皮肤、痤疮等“问题皮肤”往往不适合,易引起问题皮肤症状的加重。
而医学护肤品采用天然的矿物质或植物为原料配制而成,不含致敏防腐剂、香料、色素等,其活性成分和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均经过皮肤科医师临床验证,对皮肤屏障功能具有修复作用,同时对皮肤问题有辅助治疗作用。
更重要的是,采用医学护肤,全疗程有专业的皮肤科医生“监控”,会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医学护肤,更加合理安全。
责任编辑:姜丽
来源:北纬网-雅安日报 日期: 2014-05-29 08:49:11
编辑:姜丽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