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4-09-19 09:21:25 北纬网-雅安日报
时间回到2010年9月16日,这一天,在市区文定街,与市博物馆为邻,一栋三层的中式复古阁楼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福窝茶道馆。
“拥有是福,自在有窝”——这是福窝向天下好茶人传播的理念,于是,靠近福窝,仿佛就靠近了幸福!
“让福窝成为推广蒙顶山茶的平台!”——这是总经理王挺的目标。
如今,四年过去了,福窝早已从雅安数千家茶馆中脱颖而出。四年间,无数茶人、茶友问茶而来。
在今年9月16日,福窝茶道四周年的庆生会上,福窝茶道举办漳平水仙品鉴会,让参与的茶友在一饱口福的同时,还能自己动手,DIY一款属于自己的水仙茶饼留作纪念。这样的庆生方式,让福窝茶道的生日会显得更加与众不同。
品
尝尽“水仙”香甜滋味
下午2点30分,期待已久的福窝庆生会正式开始。10余名茶友在福窝茶道茶艺师的带领下来到漳平水仙品鉴会现场就坐。
精致的茶桌、古朴的茶席,加上柔美的灯光效果,让人仿佛进入了另一个梦幻的世界。大家盘腿而坐,耳边,悠扬的音乐荡漾着,再怎么浮躁的心也变得安静了。
“漳平水仙,产自福建省漳平市,属于乌龙茶系列,分为水仙散茶和水仙茶饼两种产品。”在福窝茶道茶艺师的介绍下,福窝茶道四周年庆生会正式开始。
漳平水仙茶梗粗壮、节间长、叶张肥厚、含水量高且水分不容易散发。外形条索紧结卷曲,似“拐杖形”、“扁担形”,毛茶枝梗呈四方梗,色泽乌绿带黄,似香蕉色,“三节色”明显;内质汤色橙黄或金黄清澈,香气清高细长,兰花香明显,滋味清醇爽口透花香,叶底肥厚、软亮,红边显现,叶张主脉宽、黄、扁。
“之所以选择漳平水仙茶作为此次品鉴会的茶品,一方面是想让更多的茶友在福窝了解蒙顶山茶的同时,也能了解国内的其他茶叶,通过比较,加深对蒙顶山茶的认识。”王挺如是说。
在当日的品鉴会上,福窝茶道拿出了三款漳平水仙茶供大家品赏。水仙散茶、水仙茶饼,以及特制的水仙红茶,每一款茶尽管都是采用漳平水仙为原料,但因为制作工艺的不同,呈现了不同的风采和滋味。
做
茶饼DIY创意无限
在茶饼DIY环节,参与庆生的茶友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款属于自己的水仙茶饼留作纪念。
福窝茶道的茶艺师介绍,水仙茶饼是乌龙茶类中唯一的紧压茶,品质珍奇、风格独一无二,极具浓郁的传统风味,香气清高幽长,具有如兰气质的天然花香,滋味醇爽细润,鲜灵活泼,经久藏,耐冲泡,茶色赤黄,细品有水仙花香,喉润好,有回甘,更有久饮多饮而不伤胃的特点,除醒脑提神外,还兼有健胃通肠,排毒,去湿等功能。
“我们今天要DIY的水仙茶饼称为乌龙冻茶,是因为这种茶饼的保存需要冷冻保存才能保持茶叶中天然的清香,待到冲泡时,用100℃的沸水冲泡,滋味更加鲜爽。”福窝茶道的茶艺师一边介绍乌龙冻茶,一边演示茶饼的制作。
在一张轻薄的白色包装纸上,压制茶饼的方形工具被放在了正中心。将蒸好的茶青放入模具中便可开始压制。等到茶饼成型后,轻轻取下模具,用包装纸将茶饼包起来便完成了第一步的制作。为了包装更加牢固和精美,大家也费尽了心思。有为茶饼穿上灯笼状外衣的,也有为茶饼穿上彩色袍子的,还有自己涂鸦,让茶饼的外包装更为独特的,中国结、蝴蝶结……心形贴纸装饰……目的就是要让自己的茶饼更有创意、与众不同。
最后,在大家的投票选择下,还评出了最标准奖和最具创意奖,得票最高的茶友获得了由福窝茶道送出的福袋。
变
在培训中传播茶文化
“因为是第一次参加福窝茶道的庆生会,所以每一个环节都让我觉得十分新鲜,同时也十分具有意义,让大家在一种享受和学习的过程中,见证福窝茶道的成长和变化。”参与当天福窝茶道庆生会的江漫说,尽管他并不是第一次到福窝,但这样的庆生方式别具一格,对传播茶文化来说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也让福窝的生日会更加有意义。
在整个庆生会的过程中,江漫手中的手机几乎没有离过手,不断按下手机拍照的快门键,记录每一个精彩的瞬间:曼妙的泡茶过程、香甜的品茶环节、煞费心思的DIY时刻……江漫都没有放过。
因为工作原因,参加完庆生会的江漫还找到王挺,他希望把类似这样的活动融入到他组织的体验式拓展培训中,让参与培训的人在品茶、制作茶饼的过程中体会生活,同时也能够传播茶文化,一举两得。江漫说,他希望在他组织的体验式拓展培训中融入以蒙顶山茶为主的体验式培训,借用福窝茶道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雅安、了解蒙顶山茶。“如果计划成功,我也能为推广蒙顶山茶贡献一份力量。”
福至心灵清茶碗,此是世人安乐窝。福窝茶道从一楼到三楼,茶是唯一的主题,茶也是唯一的风格。王挺希望,今后,蒙顶山茶文化能在福窝茶道传播得更远、更广!
责任编辑:姜丽
来源:北纬网-雅安日报 日期: 2014-09-19 09:21:25
编辑:姜丽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