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4-12-26 09:42:30 北纬网-雅安日报
感恩如灯,照亮幸福的方向。
罗维孝,一位极普通的雅安人,一位极普通的工人,一位“人就是要活出一种精神”的退休工人,以坚毅自强和虔诚感恩成就传奇。一个白血球不到三千的汉子,硬是18年的锻炼坚守后骑行进藏,东进南下感恩,骑经8个国家到法国向大熊猫发现者阿尔芒·戴维致敬。
千里走单骑,万里感恩路。他以拼搏和向前的坚韧去丈量梦想与成功之间的距离。
向前,向前,即使倒下也要朝向前方。
追逐梦想
一心要成就
只要努力,梦想就会照进现实。解读罗维孝的骑行感恩路,其深重的底色就是“追逐梦想,感恩自强,克难前行,不胜不休”。
罗维孝说,骑行进藏的想法30多年前就已经萌发。1987年,第一次骑车翻二郎山去海螺沟,一路尝尽了平生的最饥饿、最疲惫与最无助。但一次过瘾的骑行唤起了一生的追寻,让他迷恋的正是行进中跨越一通又一通痛苦的障碍。
1992年,他计划骑行西藏。临行前,在例行体检中查出白血球不足三千,这个数字不足正常人的一半,从医学角度讲他没有资格上高原。“我没有放弃过,梦想的火种从来就没有熄灭过”,罗维孝告诉记者,他从1993年起,天天坚持锻炼,天天坚持游泳,寒冬腊月也不例外。
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对于洒脱倔强的罗维孝来说,读书和学写东西却是他最痛苦又最长久的坚持。“用生命丈量极限,用两轮书写人生”……这些极富磁性的言语,出自罗维孝。长久的骑行和读书,为他积淀了深沉的感受和思考。
罗维孝说:“这本游记是我燃烧体能和生命写成的。”这部游记叫《问道天路》,长达15万字,配有105张精美图片,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写成。前后六易其稿,“写这本游记,与再次骑游重新经历相比,其痛苦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罗维孝的痛感。四川民族出版社的一位负责人评价此书,“这是一本充满真情实感和心路历程的,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充分揭示人性美的好作品”。目前,他正在整理和书写他的法国骑行之旅。
敬畏自然,因此敬爱和向往;
感悟自然,选择“挑战自我”
雅安,地处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经此,盆地向青藏高原蜿蜒。对很多人来说,被奉为“圣灵之所在”的神秘西藏是一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罗维孝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做梦都想用骑行这种特别环保的方式走进。
2005年5月22日,罗维孝多年积淀的梦想终于被点燃。这天,退休之后的他带领6位老人从雅安出发,以骑行叩问天路。沿川藏公路上“世界屋脊”,又从青藏公路返回,翻越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峰十几座,穿越4省区45个县市、历时62天、行程5600公里。骑行西藏,传播雅安的情谊,他还用一些积蓄为藏区的孩子献爱心。 进入可可西里后,他把回程路费之外的钱全部捐给了野生动物保护组织。据《解放军报》记者梁峰考证,青藏高原有公路以来,罗维孝与同伴梁辉是首次骑自行车一次性穿越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和川西高原,成功走完三条高原公路的行者。
在罗维孝看来,大自然所创造的一切不会因谁的到来而改变。因此,他将自己只身一人的骑行定位为“挑战自我”。
2008年5月至6月,他经四川、云南骑行西藏,历时1个多月,行程3000多公里,完成了滇藏公路的骑行。
2008年8月28日,罗维孝又上路了,还是独自一人,踏上憧憬已久的进藏的最后一条大通道——新藏公路,从拉萨骑向乌鲁木齐。它穿越举世闻名的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要翻越16个冰大坂和跋涉44条冰河,全线多为“无人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环境最恶劣、路况最险的高原公路。
路途险恶、气候恶劣,罗维孝随时忍受着生理与心理的极端考验,独自骑着自行车穿越雪山冻土。
“不走,你就得死在这里!”他咬着牙对自己说。下山路上,自行车的灯摔坏了,黑漆漆的坑洼路伸手不见五指,随时有可能摔下山崖。他用一只手拿手电筒,另一只手却握不住车把;他把手电筒咬在嘴里,可流血的鼻子一直用卫生纸堵着,嘴巴还得用来喘气……
怎么办?求生的欲望让罗维孝变得几乎疯狂起来。一辆货车开来,他将自行车横在公路上请求司机帮忙照明,善良的司机一直在背后给他照着路。有了伴,罗维孝疲惫至极的身体突然迸发出力量来,成功地下了山。那天,是2008年9月28日,罗维孝终生难忘的一夜。
“我是雅安人,雅安人勇创一流的精神激励着我一直前行!”罗维孝骑行新藏路,历时两个月,行程4600多公里。
2009年4月10日至5月15日,罗维孝单骑东进南下感恩,途经七省(市区),行7000多公里,最后到达海南。
2010年4月18日至6月15日,罗维孝从雅安出发,历时两个月,途经10个省(市区),行程8600多公里,穿过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大小兴安岭,最后到达黑龙江省漠河北极村。
2011年4月2日,罗维孝悄然踏上漫长的东南之行,用两个月的时间,骑行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浙江、上海、江苏和安徽……
罗维孝的行动震撼了许多人,他用自己的“两轮人生”,表达对祖国、对家乡雅安深沉的爱,诠释雅安人不畏艰险、不胜不休的执着,向世人展示雅安人克难前行、开拓进取的精神。
罗维孝在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旁边是大熊猫模式标本
鞠躬敬茶
雅安感恩
知恩,感恩。
感恩是一种胸怀,是一种生存态度,是一种获取能量与成功的途径。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我正骑行在滇藏路上。地震发生后,湖北、海南和广安市给了我们大量无私的援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坚强的雅安人民从伤痛中振奋起来,在废墟中建设新的家园。在‘5·12’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骑自行车到广安、湖北、海南,向援助我们的父老兄弟报喜,在废墟中雅安正崛起新家园,同时,向恩人奉上一杯来自雅安的感恩茶,表达一个来自灾区市民的感恩之心。”
“这茶有万千含义,既是我们感恩的表达,也是我们坚强奋起的证明。”罗维孝的自行车上载着几样特殊的物品,旗帜、茶叶和《问道天路》,以及赫然醒目的“大爱无疆·雅安在废墟中崛起新家园——‘5·12’四川雅安灾区市民罗维孝感恩万里行”的旗帜。
2009年4月10日,从灾区雅安出发,一路冒雨前行。4月13日,罗维孝到达广安市区开展感恩活动。“这是地震后我们的第一杯新茶,是感恩茶,专门感谢你们的,请你们品尝。”罗维孝还向广安市民展示援建者风采、援建成效的图片,表达对广安给予雅安灾后重建巨大帮助的感恩。
感恩行感动无数人,同时让罗维孝一路收获感动。旅店老板不收他的住宿费;在餐馆吃饭,多次有人悄悄替他结账;西陵峡大桥破例为他放行……4月21日,罗维孝取道重庆到达武汉。在湖北省图书馆门口,他将携带的绿茶和藏茶散发给过往的市民,“天热了,请你们喝一杯来自雅安的感恩茶。”在武汉市民的一片掌声中,罗维孝向他们深深地鞠了一躬,“我来向湖北人民报喜,向你们真诚地道一声谢谢。”
“一个人走一百公里也许是为了好玩,走五百公里就是挑战,七百公里就是受罪,可现在罗维孝骑行一两千公里来湖北感恩,这种精神让我们钦佩和感动。”“我们谢谢罗维孝,谢谢雅安人民的心意。”……武汉市民纷纷感叹,并拿出纸笔请罗维孝签名。
5月2日晚,罗维孝怀着如阳光般炙热的心情抵达海口。在横跨海峡的轮船上,工作人员免收他的票钱。“我们感动于你的感恩行动,这是我们的心意。”
“海南给予雅安无私援助,这种情谊,雅安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在海口明珠广场,一身骑行装束的罗维孝拿出携带的雅安茶分发给海口市民。“雅安绿茶解渴,藏茶养生,海南气温高,你们尝尝雅安的感恩茶吧,这是我们感恩的心意。”在现场,罗维孝向市民深深地鞠躬,“谢谢海南人民对雅安的深情厚谊。”
“欢迎你到海南来,谢谢你,雅安的亲人罗维孝,谢谢雅安。”在感恩现场,海口市民也很激动。
从雅安到海南,罗维孝在沿途邮局(所)加盖的60多个当日邮戳,完整地记录了他独特的感恩之旅。
“老罗是我们的骄傲,他在替我们感恩。”罗维孝骑行万里感恩引起雅安人的共鸣。由于经常看罗维孝感恩行的报道,家住大北街的吴淑蓉已和附近报亭的老板混熟了,“我在报纸上看到他给广安、湖北、海口市民散发雅安茶叶就很激动。”“东进南下,为送一杯感恩茶,这就是一种精神。”
罗维孝告诉记者:“那次骑行,我的心灵得到更好的荡涤。”他说,自己每转动一次车轮,就为宣传雅安做了一份努力。
骑行悟道,感恩长埋心底。
骑行法兰西,一个人的长征
传播熊猫文化,展示雅安风采,带去敬意
一个60多岁的中国老人要自费骑行法兰西,途经8个国家、行程1.5万公里。没有同伴、没有翻译,水土不服,生死难卜,对体力、耐力和个人意志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但他决心开启一个人的长征。
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雅安与法国有极深的渊源,1869年,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从宝兴县邓池沟将大熊猫模式标本带回法国,将这一物种介绍给世界。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雅安再次成为全世界的焦点。罗维孝决定骑行法国,沿着戴维来华的轨迹骑行,到法国戴维的家乡表达对他的敬意。同时还计划将一路的见闻和感悟集结成册,“用自己的微薄力量传播熊猫文化,增进中法两国人民的友谊。”
2014年3月18日,宝兴县邓池沟天主教堂前,罗维孝在各界人士为其举行的送行仪式上出征。“罗维孝将中国文化、熊猫文化,沿着戴维神父的足迹,再次带回欧洲,他是传播大熊猫文化的使者,也是中法友谊的使者。”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的新任总领事魏雅树说,“他的骑行令我们感动,他的精神令我们钦佩。”
埃斯佩莱特市前市长戴海杜获悉大熊猫文化使者罗维孝万里骑行的壮举后,十分感动。他们在一幅世界地图上标注出两条线路,一条是145年前阿尔芒·戴维从法国到中国的考察线路,一条是罗维孝从中国到法国的骑行线路。
上路的罗维孝,身着由大熊猫图案和宣传标语组成的醒目外套,背包和物件都喷绘上大熊猫图案和宣传标语。
4月6日,罗维孝骑行出甘肃嘉峪关;4月13日,奔新疆哈密;4月30日,经霍尔果斯口岸入哈萨克斯坦;5月24日,进入俄罗斯;6月12日,离开俄罗斯进入拉脱维亚,已行9500多公里;6月14日进入立陶宛;6月17日进入波兰;6月24日,到达德国;7月1日,到达法国的斯特拉斯堡;7月4日,在法国过贝桑松,到索恩河畔的沙堡;7月10日,抵达法国巴约纳市;7月11日,有“CHINA骑士罗”之称的雅安人罗维孝,顺利抵达阿尔芒·戴维的家乡埃斯佩莱特。当地政府和民众专门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7月11日,戴维故居前,法国埃斯佩莱特的合唱团演唱着欢迎辞,欢迎“中国骑士”的到来。这之前,埃斯佩莱特市前市长、戴维协会会长戴海杜驾车为罗维孝带路,将他迎进埃斯佩莱特市,该市特别授予罗维孝荣誉市民称号。
“大熊猫把两地联系在了一起,追寻先贤足迹,回访戴维故里。当年,阿尔芒·戴维从法国来到中国,把大熊猫介绍给了世界,今天我从中国到法国,把大熊猫文化传播给世界。”带着增进中法友谊和传播大熊猫文化的使命,罗维孝庄严地走进戴维的故居并登楼参观,面对戴维的雕像深深鞠躬。窗下街道上的民众和游人向他欢呼,当地合唱团唱起了巴斯克民间欢迎贵宾的民歌。
7月15日,罗维孝应邀来到位于巴黎的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把一面盖有8个国家近百个邮戳的旗帜交到博物馆负责人手中,博物馆负责人盖上最后一枚印章后收藏起来,并向罗维孝出具收藏证书。至此,罗维孝横跨欧亚大陆的骑行壮举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罗维孝的骑行在国内、在法国、在很多地方反响强烈,亚欧大地再次掀起“大熊猫旋风”。中国驻斯特拉斯堡总领馆张国斌总领事专门为他举行座谈会,“一个60多岁的人,在不懂外语、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穿越不同语种的国家,令人敬重和敬佩,非常不容易,非常不简单,非常了不起!”
“罗维孝的行为是壮举,他不光实现了个人的人生价值,还把雅安人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带到了更远的地方。”71岁的退休教师张绍军说。
“他敢于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在梦想和困难面前,罗维孝选择了义无反顾。”家住市区南正街的张平安说,“4·20”芦山强烈地震之后,正是有罗维孝这样不怕困难、义无反顾的精神,雅安的灾后重建一定能稳步推进,并取得最后的胜利。
罗维孝
我自豪我是雅安人,我的背后是强大的中国
感恩前行,行者勇往直前;感恩,收获温暖和力量。一路艰辛,一路铿锵,一路温暖。这种温暖,一定会感染和凝聚周围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远……
骑行法国“行程之长,困难之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罗维孝途中多次遇险,两腿、两臂伤痛累累。他对记者讲,虽历尽艰辛却终能梦想成真,他不懂外语却独闯世界,如果没有沿途华人和中国使馆的帮助,没有热爱大熊猫的各国民众的支持,简直难以想象。“多少次摔倒,是路上的好心人扶我站了起来;多少次走错路,是好心人开车引领我一程;多少次天黑找不到住所,是好心人留我一夜。”说到这些,老人眼里噙满泪水。
“走出雅安,我代表着雅安人的形象;跨出国门,我代表的是中国人的形象。”“深感祖国的强盛和作为中国人的骄傲。”“我以强大的祖国作为坚强的后盾和支撑,我这个不懂外语的中国老头,才能从中国骑行到法国,把一个中国人想圆的梦圆在异国。把用邮戳来印证自信、自强的中国印记永远留在了法兰西的土地上。”
“花自己的钱,走自己的路”,罗维孝一直坚持公益骑行。不拉赞助、不要资助,不畏艰难、矢志不渝,感恩奋进、永远前行,罗维孝和妻子李兆先都是退休工人,主要收入来源是退休工资。虽然没有多少积蓄,但他从不伸手要赞助,也谢绝了原工作单位的资助。在坚持公益骑行的前提下,他依托雅安的生态优势,走文化骑行、感恩骑行之路,做一名感恩行者。
感恩之心永远年轻,感恩之人永远强大。
记者 杨建光 图片由《光明日报》驻法国巴黎记者梁晓华提供
责任编辑:姜丽
来源:北纬网-雅安日报 日期: 2014-12-26 09:42:30
编辑:姜丽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