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5-01-25 10:02:53
现象一
被忽视的儿童性别
20日下午,天气晴好,市民黄建在市区某学校体育场打篮球,他的妻子带着两岁多的儿子在旁边玩耍。
“老黄,这是你女儿哇,长得好乖哦!”
“是儿子,是儿子。”黄建赶紧向球友杨松解释。
“哦,我看他穿的衣服,还以为是个女儿,几岁了?”杨松有些尴尬,略作解释赶紧转移话题。
类似的情形,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看似平常的一点小误会,却折射出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许多年轻家长在衣着打扮上不太重视区别自己孩子的性别,甚至有些家长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给孩子进行穿衣打扮。
市民赵小英的儿子今年3岁多,已经上幼儿园了。在生孩子前,她就想要一个“小公主”,“我觉得给女儿穿衣打扮是当母亲最快乐的事,把她打扮得跟公主一样,走到哪里都有人夸,当妈妈的就会很有成就感。”因为自家是个小子,赵小英只得放弃之前的想法,不过,对于儿子,她也没省心,时不时给儿子扎一个小马尾,或者戴一顶有“耳朵”的可爱帽子,或者戴一双颜色鲜艳漂亮的小手套……“这样看起来更乖了。”赵小英觉得。
在市区某幼儿园当幼教的李丽说:“我在幼儿园当老师有三年了,小男孩穿着打扮像女孩,或小女孩穿着打扮像男孩的现象并不鲜见。”比如她曾经就遇到一位家长,非常热衷将自己的女儿装扮得像一个男孩。夏天,女孩子们纷纷穿上了漂亮的公主裙,而这个孩子却依旧是短裤+T恤,不知道的都以为是男孩子。
李丽告诉记者,她曾与这个“假小子”的家长进行过交流,该家长却表示,将女儿打扮成“假小子”是为了让她更加独立,不矫情,以后更能在社会中脱颖而出。对于家长这样“独特”的想法,李丽感到既好笑又无奈。
专家点评:
幼儿性别教育
不容忽视
“通常情况下,一岁半到两岁的幼儿就可区分对方是男还是女。”市区某心理机构的心理咨询师廖亚玲说,孩子到三岁是基本性别认同期,幼儿能识别自己是男孩或女孩,三到六岁是性别稳定期,孩子知道自己长大后还是维持同一性别,开始寻找性别差异的相关讯息,努力表现符合其性别的角色行为,而六到七岁是性别恒定期,性别概念已发展完全,了解性别不会因外表、情境而改变。
“如果在儿童6岁前的性别恒定期以前,家长或亲属不是鼓励孩子从事与自己性别相符的活动,而是按相反的性别鼓励活动,有可能导致性别错位难以逆转,从而引起性别的错乱。”廖亚玲说, 有的父母喜欢按自己的偏好来抚养孩子,如把男孩当成女孩抚养或把女孩当成男孩抚养,发型、服饰、环境与性别不一,这种长期的错误抚养会对自认性别产生重要影响。自认性别一旦失误,再想改变非常困难,难以适应另一性别的生活。
因此,对于年轻的父母,要注意儿童早期的性别取向教育,否则留下问题后患无穷。
现象二
校园里的“中性”族
如今,在中学或大学校园里,都能看到外表斯文、细声细气、装束打扮如同女生的男生,当然也不乏衣着干练、举止粗犷、短时间内难以分辨性别的女生。
市民刘家芬(化名)的女儿,今年21岁,中专毕业,在家待业。对于这个独生女,刘家芬最担心的不是女儿找工作的问题,而是女儿找对象的事。
“就算女儿暂时不找工作,我们也养得起,按说她岁数不大,个人问题暂时不用考虑,但她现在的情况是,从来不喜欢单独跟男生耍,即便耍也是和男生一起称兄道弟,喝酒吹牛。”刘家芬告诉记者,女儿以前跟一个女孩玩得特别好,两人在一起很亲密,刚开始她还不以为然,后来发现她跟那个女孩子闹矛盾了,伤心得很。过了一段时间,好不容易恢复正常,又跟另一个女孩儿很要好了,而她也因为这个事跟女儿吵闹过多次,孩子的父亲也跟她坦诚交谈过多次,但就是没效果,现在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类似的例子还不少,伴随着性别边界的模糊,性别中性化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现象,个体表面的生理性特征已经不能成为判断性别的单一凭证,社会的强大包容性以及性别的多元化,使我们不得不担心:当我们不能单纯的用“他”和“她”时,我们是否要进入性别的“ta时代”?
“哎呀,人家心情不好,别来烦人家。”
浓浓的烟熏妆,又长又卷的睫毛,黑色的指甲油,尖锐的娃娃音,很难将男生与这样的装束联系起来。不过,在市区某高校读书的“豆豆”(同学们给他起的别称),一个生理上绝对的男性,却整天都是这样的打扮,用网络流行语来说,就是“伪娘”。
“豆豆可牛了,元旦晚会上还跳蔡依林的‘舞娘’呢,跳得比真正的女生还媚呢!”
“豆豆平时还教我们许多化妆技巧,穿衣打扮等等,是我们的‘好姐妹’。”
今年21岁的男孩豆豆,在女生群中非常受欢迎,常常跟女生们一起逛街,一起吃东西,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好姐妹。
“我们家族里在我这一代,除了我,都是女的,有两个表姐,一个表妹,从小我就爱跟她们一起玩,也喜欢带她们的发夹,穿她们的裙子。”豆豆毫不避讳地告诉记者,从小自己的身材就比一般男孩子要矮小一些,他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也宠得不得了,把他当“小公主”一样伺候,久而久之,自己的性格也越来越女性化。
“虽然我是男孩子,但我还是喜欢像女生一样化妆,穿漂亮的苏格兰裙。”豆豆说,随着自己的长大,偏女性化的打扮也让他受到了许多非正常的目光,母亲也因为这个事找他多次交流,但自己仍很难改变。
除此之外,当下一些选秀节目和明星的打扮对青少年性别定位有一定的影响。2005年超女的冠军李宇春因其帅气的中性气质走红,拥有了众多“玉米”,被人称为“春哥”。湖南电视台的“2010快乐中国快乐男声”中最受人关注的选手莫过于被网友称为“著姐”的刘著。这个四川音乐学院的男生凭借出位的打扮,女性化的表演而成为焦点,刘著的大批女性装扮的照片也在网上疯传,受到不少粉丝的追捧。由此,“伪娘”成为网络的热门词汇,并出现了一批“伪娘”以及以“伪娘”为题材的小说。
“我喜欢李宇春,她那样中性的打扮,让我觉得很有个性。”另一位80后的“假小子”张乐告诉记者,自己有许多喜欢的偶像,比如李宇春、周笔畅,还有韩国的李俊基等等。而这些明星几乎都是中性打扮,这让她感觉非常有个性,自己也常常依照他们的穿着来打扮自己。
“记得那年的超级女声,李宇春一上台就给大家很惊艳的感觉。”张乐表示,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社会,也是年轻人张扬个性的时代,不管打扮成“女汉子”还是“男伪娘”,只要自己喜欢,为什么要在意他人的眼光呢?
这些现象让我们担忧:传统教育要求男孩子应该是阳刚的,女孩子是温文尔雅的,而女生中性打扮、“伪娘”的出现却向青少年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娘娘腔”不仅不会被嘲笑反而得到许多人的追捧,成为明星。这种男女性别角色的错乱是否对性别角色的意识带来负面影响?值得我们深思。
性别意识
越早培养越好
责任编辑:姜雯
日期: 2015-01-25 10:02:53
编辑:姜雯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