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5-03-23 14:24:58
荥经古称严道,以砂器闻名。荥经砂器历史悠久,据1982年考古学家从当地发掘的秦汉文物考证,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砂器生产。
荥经砂器的制作基本沿用历史遗留下来的汉族传统手工作坊生产方式,原始古朴的手工生产具有产品精致、独特、不重复等特性,同时这也具有文物性特点。2008年,荥经砂器烧制工艺被例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上个世纪,荥经砂器的制作还仅仅保留于砂锅、花盆、药罐等日用品,那时候川西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口这个样子的砂锅。
那时候,大家习惯把荥经砂器叫做荥经砂锅。
由于受到现代社会文明飞速发展的冲击,荥经砂器在那个时候几乎面临断代的危机。
2003年,荥经县政府组织了一批不甘民族技艺就此没落的匠人前往沿海一带进行学习,并对荥经砂器的制作理念进行了颠覆似的改革。
现在荥经砂器已经由单纯生活用具为主的砂锅,发展成为以砂器为载体的工艺制品,其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荥经砂器烧制过程包括采料、粉碎、搅拌、制胚、晾晒、焙烧、上釉、出炉、入库。
荥经砂器的主要原料粘土,俗称白善泥,呈黄白色,土质细腻,粘性极强,而此粘土仅荥经古城坪特有,具有唯一性。
取回的土需经晾晒后进行粉碎。
在过去,作坊采用原始的捶打方式对泥块进行粉碎,现在改用为球磨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严道特有的白善泥,和荥经出产的煤矿,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调和,便是砂器制作的原料土。
不同类型的砂器,调配比例则不同,这就是我们平常俗称的“粗砂”和“细砂”。
制坯是砂器制作重要环节。这个叫拉坯机,荥经人管它叫“车子”。
匠人师傅用脚蹬踩拉坯机,双手十指配合,对砂器进行不同的造型。
和机器流水线生产不同,荥经砂器没有模具,每一个砂器都是靠师傅凭着技艺完成,世界上永远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砂器。
为了保证产品造型尺寸相当,软尺是匠人师傅必备的工具。
水笔、泥刀、弓……每一件工具都有讲究,比如水笔的毛不能是普通动物毛,只能是头发,这样才能保证砂器表面的光滑。
这个环节叫“贴花”,砂器表面的图案都是这样一个一个贴上去的。
砂器坯子成型后,需要在阴凉的地方自然晾干,不可暴晒。
荥经砂器的焙烧燃料是荥经本地出产的煤矿,炉子也是传统的泥土炉。
没有现代化机器的控温设备,对温度的把握全凭匠人师傅多年的烧制经验。
每个炉盖上都有这样的小孔,匠人师傅就通过这个小孔对炉内温度进行观察。
烧制炉的温度高达1000摄氏度以上。
被烧的通红的器皿散发着别样的光彩。
烧制好的砂器被放置进特质的釉坑里进行上釉。
原本蜡黄色的砂器,在上釉完成后会被镀上一层银色的光芒。
曾庆红,曾庆红砂器馆的掌门人,荥经砂器烧制工艺的传承人,从14岁开始从事砂器制作行业,于90年代初创立了荥经第一家砂器私人企业。
由于常年于泥土打交道,曾庆红手上的皮肤粗糙不已,可他却说这已经是皮肤较好的状态了,冬天严重的时候手上还会裂口,不停的流血。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又怎么知道这么精致的雕花是出自这样一个七尺男儿粗糙的手中。
曾宪忠,从事荥经砂器烧制已有50多年,一生都献给了这门民间艺术。
一名从成都来的客商正在等着曾宪忠为他们制作的砂器成形。
很多外地客商都喜欢拿着图纸来荥经,定制自己想要的款式。
杨师傅,东北人,手工艺爱好者,在网上看到关于荥经砂器的传说后,千里迢迢来到荥经。
杨师傅制作的是砂器人偶,这些人偶的造型分别展示了荥经砂器烧制的每一步流程。
还有很多很多掌握荥经砂器这门技艺的匠人师傅,他们视每一件砂器为自己的孩子,用心塑造。
他们的心愿只有一个:将荥经砂器这门技艺永远得传承下去。
荥经砂器分为日用品和工艺品。
日用品就是我们平常用的砂锅、药罐、花盆等,价格在20元至100元之间。
工艺品包括茶具和摆饰,茶具价格在100元至1000元之间,摆饰根据手工艺不同,价格从几百到上万不等。
沿雅西高速公路,在荥经站下高速,沿老108国道线穿荥经县城而过,在即将出城的位置,就是荥经的砂器一条街,那里有不少砂器馆,除了购买和定制砂器,还可以自己动手DIY。
*图片由雅安看点拍摄于荥经曾庆红砂器馆*
责任编辑:刘凯丽
日期: 2015-03-23 14:24:58
编辑:刘凯丽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