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7-05-07 10:21:41 雅安日报/北纬网
大树堡清代“山”形城墙古遗存
民间早有这样一个传说: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将领张献忠兵败四川,曾经“江口沉银”,把大量的金银财宝沉入江底,然而具体地点却成了谜。
2017年1月5日,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正式启动。3月20日,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阶段性工作新闻通气会发布消息,该遗址考古发掘已出水文物超过万件,实物证据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
4月13日,一条更加惊爆的消息迅速刷屏——
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四川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情况,于4月12日结束的该遗址在2016—2017年度首次水下考古发掘中,共发现文物3万余件,初步发现直接与张献忠大西国相关的文物上千件,这使张献忠“江口沉银”历史之谜获得印证。
然而,在我市石棉县老百姓中同样有这样一个传说:1863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败安顺场之后,其大量宝藏也埋在山间。
“面水靠山,宝藏其间。”
然而,石达开神秘宝藏至今一直仍未有人找到,由此也留下了一个百年未解之谜。
当年石达开率军从这条路上抵达紫打地(今安顺场)
记载太平天国兵败安顺场的地方史料
当地村民向政府部门捐献太平军遗物
1862年12月31日(大清同治元年冬月十一日),一支声名远扬的“电通军”由云南进入四川。
这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派遣其中旗军赖裕新为前锋,“由云南巧渡金沙江,经披沙、普格、河西,占德昌,进逼宁远府(今西昌)。”
这支农民起义军在此后两个多月时间里,一直在会理、德昌、宁远一带活动。1863年3月23日(农历二月初五),赖裕新率众焚毁小哨汛及炒米关,占领中所坝,越西同知周歧源得报后,先令四乡坚壁清野,凡谷米辎重老稚妇女尽令入城,又令壮者潜伏山泽僻处,伺机出击。25日,赖裕新率大队继续从中所坝经越西县城、王家屯向白沙沟进发。在沟内,夷兵之滚木擂石齐发,继以矢枪火炮,赖裕新于是役中不幸牺牲。
1863年4月,石达开在与率中旗军的赖裕新失去联系,更不知赖已经在白沙沟牺牲的情况下,率众“三四万人”从云南巧家渡金沙江入川,欲实现多年来“先行入川,再图四扰”的战略方针。
石达开兵败安顺场经过
1863年5月初,石达开兵至泸沽,分兵“越西、冕宁大小两路”,一路由小路冕宁县泸沽经大桥至铁寨子、水扒岩、烂泥坪、铜厂、新场至紫打地(今安顺场),一路由大路泸沽绕越西县城经保安至海棠,然后翻竹马经积玉场、新场至紫打地。
1863年5月14日(同治二年三月二十七日)黎明,石达开抵达大渡河、松林河畔的安顺场时,一路场寨皆空,百姓逃匿,欲渡无船。
此时早已得知消息的松林地土千户王应元除飞报越西同知周歧源外,并在松林河北岸组织汉夷兵勇沿河防守。石达开见数次组织将士抢渡失利,遂将人马驻于紫打地新场老街、后山(营盘山),及上、中、下坝,将粮草囤于马鞍山。石达开令士卒砍木造筏,以期不日渡大渡河而出险境。
石达开未曾料到,是夜暴雨如注,大渡河、松林河两河之水陡涨丈余。至15日,大水竟然一直未消退去。王应元早令兵勇拆去松林河上铁索桥板,石达开竟至一筹莫展。
5月16日,四川总督骆秉章檄调重庆镇总兵唐友耕率军抵达大渡河对岸之安靖坝设防。
17日,河水稍退后,石达开组织抢渡,清兵用枪炮轰击于急流之中,渡河未竟。
至5月21日(农历四月初四),石达开出船筏数十只作大规模强渡,每筏“数十人用挡牌护身,岸上部队亦出助阵,声震山谷”,清军排列北岸以枪炮轰击,不断击中船筏,抢渡士卒无一生还。是日夜晚,石达开为摆脱困境,令人手执火把,往松林河上游探路试图渡过松林河,却同样遭遇阻击。
此时,清兵宁越营都司庆吉,土司岭承恩复带夷兵从石达开后路抄至新场一带,节节进逼。29日,岭承恩带领夷兵攻占了马鞍山,石达开粮道断绝,到了极端困窘的时刻,“杀马以食,继以桑叶充饥。”
6月5日,石达开派兵士隔河射书信给王应元,许赠良马二匹,白金千两为酬,请求王应元让路。石达开在信中说:“真天命太平天国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石为谕松林地总领王千户贤台知悉,缘予恭奉天命新率雄师,恢复圣主,恢复大夏,路经此地,非取斯土,贤台不知师来之意,竟尔抗拒,始无足怪。幸尔两边兵未折损,情有可原。统望贤台罢兵让路,敦义讲和,免至战斗互杀,俾我师之早行,亦尔民之早定也。如允让路罢兵,不独我师所过尔境,不犯秋毫。许赠良马二匹,白金千两,与贤台犒军之资。他年天国一统之后,定有加封贤台也。倘贤台竟称兵抗拒,予则加选三千虎贲,不得已誓渡小河,将尔一方痛剿,鸡犬不留,房屋烧尽,悔之则晚矣。本主将上体天心,下恤民命,与其相杀,不如相和,为此谕到之时,限午刻急速回文,以决攻取,不得延迟,自误机宜,特此训谕。”
王应元从松林河对岸射来回信,说:“足下以黄金千斤,良马二匹,假道于予以西出,上将以物物我也哉!予虽番酋,粗知洁己自爱,早置身于物外,而不为物囿也。并云如不假道立以虎贲三千誓取小河,予虽不才,亦惟有爰整师旅,操干矢谨与足下一战,必尽乃止,其勿。”
6月6日,石达开知借道王应元已经不成,便复射书王应元,欲通商购粮。旋遭拒绝后,复以利诱土司岭承恩,欲使缓攻,而岭承恩则攻之益急。
6月9日,太平军将士再次分攻大渡河和松林河。“每数十人乘一筏,人以挡牌蔽身,皆披发衔刃,挺矛直立,众筏同时齐发。”清兵则隔岸以枪炮拒之,加之水流湍急,登筏者悉随惊湍飘没,浮尸如群鹜蔽流而下,未登筏者亦多中枪身亡。
抢渡失利,人员大损。石达开陷入了绝境。在背后的山上,清军直扑下山,营盘山与紫打地等相继失守。
是日午时,石达开率众向南突围,道经险窄的小水岩途中,除受攻击造成众多死伤外,士兵们因相互拥挤落入急流中亦复不少。
6月10日凌晨,石达开率众溃围至利吉堡,又受到岭承恩、王应元夷兵土兵前后围困,越西同知周歧源也派参将杨应刚劝降。石达开知道大势已去,不禁泪下。
清兵及王、岭土夷兵马缓攻石军。石达开泣涕对将士曰:“妖军方欲生致予,以邀不世之功,予何惜一身,以全三军”,乃挥笔致书清军四川总督骆秉章。
众将士一时泣涕如雨。石达开与王妃五人诀别,五人怀抱石达开两名幼儿投河而死。
6月11日,石达开率幼子,及宰辅曾仕和、丞相韦普成和余众,从利吉堡向洗马姑方向赶去。清兵参将杨应刚前往迎之,携手过凉桥,后来石达开部属则与其被分开羁留在营。6月18日(农历五月初三),石达开等五人被押往成都。
带兵围困并劝降石达开的清将杨应刚
指挥调兵布防石达开的四川总督骆秉章
清代地方文献记录石达开兵败被俘时的地形图
现在的清代石碉楼
民间传说是否真实
在石达开舍命受降以全三军之时,却不料清军四川总督骆秉章对太平天国部众进行了屠戮。
跟随石达开多年的“悍贼”2000余人,被捆绑押解至汉源大树堡,一路上清兵对太平天国士兵鞭抽棒刑,拳脚相加。6月19日,在越西厅大树堡的禹王宫,清军“奉密扎”将太平天国2000多人同时围杀。
“贼中有善走者,纵步上禹王宫屋脊,即以枪炮击毙之。其藏匿禹王宫承尘上者,尽搜戮之,投入大渡河者,无一生还。”
6月25日,石达开被押解至成都。石见到骆秉章时,“长揖不拜”。骆问石达开为何而降?石达开凛然答说:“吾来乞死,兼为士卒请命。”
视死如归的石达开在被凌迟处死的刑场上,闻宰辅曾仕和因凌迟酷刑惨呼时,侧身对曾说道:“何遂不能忍此须臾?当纪我辈得被此刑,亦正如此耳!”在酷刑中,石达开均神色毫无畏缩之态,至死亦默然无声。
如今,在大渡河畔的安顺场,当地老百姓们当中则一直流传着石达开宝藏的故事。
“当年石达开率领大军到达安顺场的时候,有个王妃生了儿子,石达开犒赏三军,用了三天时间,结果大渡河水涨了,军队无法过河。太平军失败后,据说有不少的金银财宝,被埋在了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
石棉县安顺乡安顺村的一位村民说,当年石达开投降后,石达开有一柄削铁如泥的雄精如意宝剑,落在了土司王应元的手中。后来,土司王应元家道中落,翼王剑又到了当地士绅赖执中家里,再后来这把宝剑却不知去向了。
在查阅相关资料的介绍中,记者发现,关于石达开宝藏的神秘去向有一种说法:“面水靠山,宝藏其间”,老百姓们不少都认为这是太平军宝藏的埋藏口诀。
由于口口相传,石达开宝藏的秘密在大渡河畔一度流传甚广。相传在民国时期,由于安顺乡绅赖执中与当时的国民党四川省主席刘湘私交往来,赖执中不仅把太平天国翼王剑赠送给了刘湘以换取委任和枪支弹药,刘湘还秘密调动工兵前往安顺场挖掘宝藏,后来挖宝行动被蒋介石侦知,遂被禁止挖掘。
民间传说,究竟是否真实?
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天国军队兵败安顺场之后,是否真有宝藏留在石棉或者其他什么地方?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石棉县安顺乡至今仍有当年太平军留下的战刀等武器,以及一些生活用品。在安顺村和松岗,先后有村民曾将自家保留的这些宝贝,捐赠给石棉文物部门。
2006年7月,记者在汉源县大树镇采访时,汉源县河南乡一位70余岁的太婆在其亲戚家中作客,偶然间这位太婆竟然从怀中摸索出一个沉甸甸的金佛。她告诉记者说,她家祖上就是太平军士卒的后裔,上百年来一直保留着两个金佛像,一个她长期悄悄携带在身,另一个则藏在家中,周围邻居们都从不知晓。
汉源县大树镇的一位村民也介绍说,他家有一户亲戚是河南乡人。亲戚告诉他,在河南乡过去曾有一位外号叫“王白人”(白化病人),这位“王白人”不仅年轻时身强力壮,到老来仍旧精神抖擞,传说他每天夜深人静东方未晓之时,趁人熟睡无窥,便练起拳脚。“他就是太平军后裔呢!”
记者据早年《四川日报》等媒体曾经报道,在甘洛、石棉、汉源等地,不少村落中都散落着太平军士兵后裔。在一则清代编印的地方文献资料中,亦有太平军士卒未被全部屠戮的记载。其中一种说法称,在石达开还未投降之前便遣散了许多部众,让他们自投生路而去;另外一种说法,则是清军曾对石达开士卒进行逐一审讯后,其中“裹胁与老弱者四千余众”,皆赉发通行路牌,押解令其归返。
那么,这些石达开士兵后裔的家中,如今是否还会保留有太平军当年的宝藏么?如果他们没有保留下来,太平军的财宝又会流向哪里呢?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唐飞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未必就不是真实的。比如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如今经过考古发掘,已经证实宝藏确实存在。
“如果今后条件具备的话,我们可以根据相关资料记载,以及老百姓口中流传的藏宝说法,去找寻一下太平天国的宝藏!”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罗光德
责任编辑:夏天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日期: 2017-05-07 10:21:41
编辑:夏天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