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7-12-03 08:17:53 雅安日报/北纬网
在雅安市区,有一个几乎不为外人所知、却在川农大内名头叫得响当当的“八家村”,见证着雅安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巨大变迁—— 这里,曾经是西康省撤销之后,从四川大学农学院迁到雅安独立建院的四川农学院8位缔造者们居住的平房小院子。从1956年9月开始,这里便一天天开始热闹起来。 “1956年春节过后,我就随四川大学农学院的搬迁工作组来到雅安,准备接收西康省撤销后的房屋等资产,用作四川大学农学院迁到雅安独立建院的四川农学院独立建院后学校的教学、办公场所。”2015年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原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邱祥聘(2016年4月已逝世)说。 日前,记者走进市档案馆、四川农业大学等地,从60多年前的珍贵档案中寻找西康省撤销后,轰动雅安的农学院搬迁故事。
接收西康省房屋资产后建立起来的四川农学院
1950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62军军长刘忠率领部队跨过青衣江上的文辉桥,雅安迎来和平解放。2月7日,雅安军管会正式成立,西康雅安从旧军阀统治时期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解放后的西康省,省会设在雅安。“当时,雅安市是西康省直辖市,第一任书记是路达,第二任是我,后来是秦长胜……”1953年5月,车守珠由西康省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岗位调任雅安市委书记。他在后来的回忆文章《车守珠自述生平》中,向人们介绍了他的抗战经历、在解放战争中的经历和他在建国后的经历。 “1953年,在雅安市区朝阳街口的雅安电影院建成。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三年后的1956年9月5日,四川农学院会在这里隆重地召开成立大会!”
存在16年多的 西康省撤销 原来,解放后的新中国百废待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给人们描绘出新的美好蓝图,极大地激发了全中国人民的奋斗热情。 在雅安,师范校、卫生学校、电影院、川剧团……包括西康省各机关在内的一大批建设工程也纷纷上马,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憧憬着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1954年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根据宪法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织国务院,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在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中,西康省选举出王海民、平错汪阶、瓦渣木基、伍文才、安登银、林甲镛、果基木古、阿旺嘉错、阿侯鲁木子、降央伯姆、夏克刀登、张为炯、张荣、廖志高等14名代表。 1955年7月5日至7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决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审查和批准国家决算和预算;制定兵役法;通过关于治理黄河规划的决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撤销西康省。1955年9月西康省正式撤销,金沙江以东各县划归四川省,金沙江以西各县划归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从1939年1月1日正式建省到西康省撤销部分并入四川省,西康省的建制共存在了16年9个月。 据四川农业大学《校史》记述,西康省撤销后,中共四川省委考虑到西康省机关房屋可供使用,遂决定四川大学农学院迁到雅安独立建院。 实际上,早在1952年中央教育部召开的全国农学院院长会议上,即已作出农业院校应独立设置的决定。“四川大学农学院因试验农场土地不足,解放初期即曾先后向川西行署申请划拨土地扩充农场,均未获批准。其后,在选择新院址时,再度要求在成都狮子山、董家山两地建院,亦未得允准。后虽考察认为成都外东沙河堡林场适宜作为农学院的新院址,但由于省血清厂已先选定在该地建厂,致使农学院院址问题再度被搁置下来。” 经国务院批准,1955年4月30日正式下达了四川大学农学院迁址决定。四川大学于1955年6月8日成立农学院建院筹备委员会,并由川大校长、总务长、农学院院长、农学院各系主任等组成。
川大农学院旧址
“这个决定和四川省人民委员会的通知在1956年1月20日向农学院全体师生职工宣布,通知规定划拨原西康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财政厅、财经办公室、教育厅、文化处、中共西康省委和妇训班等办公、生活用房以及畜牧工作站等共2.9万平方米,由四川大学农学院接收。同时,派出了农学院驻雅安迁院办事处工作人员。” 作为第一批被派往雅安负责清点、接收西康省房屋等资产的川大农学院著名家禽学教学和科研专家邱祥聘,来到雅安后便与同事们一起积极进行建院筹备工作。 1956年3月16日,四川大学再度召开农学院建院筹备委员会会议。会议根据建院工作的需要,决定成立农学院建院第一工作组(设四川大学内),雅安的建院办事处改为第二工作组,各系成立工作小组协助建院。 四川农业大学《校史·四川农学院独立建院的过程》记述,四川大学总务长李景清在会上提出,农学院接收西康省房屋仅2.9万平方米,教学与生活用房都有一定困难。接收的办公用房,需积极改建。高教部下拨了房屋维修和基建经费,要修建6000平方米的教学、生活用房,应迅速筹划施工。 “为了做好搬迁工作,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会议订出搬迁计划和原则,确定搬迁日期。要求:保证1956年9月1日在雅安开学;在搬迁过程中,做到不损坏、不遗失、不紊乱、不拖延,认真贯彻多快好省的精神;在搬迁中,应切实照顾教师和病、老、孕、弱人员;由于生活用房不够,部分教授家属仍住川大,暂缓去雅;组成搬迁工作组,在川大校长领导下,主办具体的搬迁事务。” 会后,川大、雅安两处的建院工作组积极开展工作,为迎接当年农学院的成立和开学作了极大努力。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在雅安完成了收购土地、搬迁农户、拆除和改建西康省部分旧办公用房、划拨新建教学生活用房、调整土地用于平整操场,接收登记办公生活家具、被服、文娱器材,新置教学、生活用具等大量工作,保证了在1956年9月上旬如期开学。
川大农学院畜牧系团支部欢送毕业同学合影
四川农学院落户雅安 1956年9月5日,四川农学院在雅安隆重举行成立大会。 雅安电影院内,条幅高挂,主席台上嘉宾满座。农学院党委书记赵光荣、院长杨开渠、副院长郝笑天和教职工、学生共1500多人参加了大会。来宾有四川省副省长邓锡侯、省高教局局长康乃尔、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孟明和雅安地、市党政领导,以及四川大学、西南农学院的代表。康乃尔代表高等教育部宣布四川农学院成立,邓锡侯代表四川省政府对四川农学院的成立表示祝贺,雅安地、市领导也在会上讲话表示祝贺。 9月6日,四川农学院正式行课。 “亲爱的新同学们:你们好,你们一进校就参加了我们农学院的成立大会,你们是我们新成立的四川农学院的第一批新生,这‘新’和‘第一’是多么令人兴奋而鼓舞的名词,它象征着丰富的生命力,它标志着远大的未来。你们,充溢着热情和希望的年青小伙子,从各方来到这山明水秀的雅安市,开始你们的大学生生活,我欢迎你们,也祝贺你们。但由于我院初搬迁到这里来,一切还未就绪,对你们的关怀和照顾,是做得不够的,这是我深深引为歉然的,我们一定要创造条件,逐步加以改进。从雅安的市区说,那仅仅是一个小都市,但就雅安周围数百里的范围来说,那是有许多特点为其他地区所没有的。……预祝你们四年之内培养成为优秀的农学、林学、畜牧、兽医的专家,分配到各处的高山、丘陵和平原上,在我国的农、林、牧业的建设上放出灿烂的光辉。”1956年9月6日,四川农学院首任院长杨开渠对学校学生讲话时说。
在雅建院初期,师生参加义务劳动。
“我是1956年四川农学院搬迁到雅安后招收的第一届学生。”今年85岁的胡西如老师介绍,在她考入四川农学院之前,她已经在四川茂县参加工作6年并多次被评为先进,经过组织的同意,才报考了四川农学院,1960年毕业后,就留在了四川农学院工作。 “我爱人傅淡如是在四川大学农学院毕业的,他毕业后留在川大工作,后来迁院时就来到了雅安。”胡西如告诉记者,当年她报考四川农学院时,早上八九点钟就从成都搭乘公共汽车出发,在新津汽车还要过船渡,所以耽误了很长时间,一直到晚上才抵达雅安。“那个时候,雅安城很小,一到下雨天公路上到处都是稀泥……幸好四川农学院食堂的伙食开得不错,很好吃。” 据川农大校史资料记录,当时在校学生1134人,教职工515人,其中专任教师205人(教授14人、副教授8人、讲师54人、助教129人)。其中,1956年招收的新生574名,包括后来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周开达也名列其中。 据相关资料记载,1933年出生于重庆市江津区先锋乡晓堂村的周开达,幼时经历过挨饿的滋味。当时军阀混战后的巴蜀大地爆发严重饥荒,加上各地遭灾,饿殍遍地,甚至出现易子相食的惨剧。童年的饥饿记忆和求学经历,让周开达立下志向学农,农校毕业后被分到江津当时的德感区当政府办公人员。1956年,周开达所在的单位鼓励在职干部考大学,经认真复习,周开达顺利考入四川农学院,并成为著名水稻专家杨开渠教授的学生。 “我是中国培养出来的,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家乡还等着我回去呢!”1917年出生于雅安汉源县一个平凡家庭的邱祥聘,1944年考取公费赴美留学实习生,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因为中国战后重建需要,1946年10月回到国立四川大学,被聘为畜牧兽医组讲师。 1956年,四川大学农学院迁至雅安,邱祥聘被任命为畜牧兽医系副主任兼院务委员会委员。“我们来到雅安后,就住在八家村。八家村,是因为最初参加四川农学院迁院的领导和主要人员一起在那个楼院里居住,名儿就是这么来的。” 建院初期的四川农学院师生们,下田、下地,义务劳动、实验实习……火热的青春、朝气蓬勃的大学校园从此走进了雅安。 一个西康省撤销了,在雅安濆江河边,一座大学城由此崛起。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罗光德
市档案馆、川农大供图
审稿:白雨锶
责任编辑:姜雨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日期: 2017-12-03 08:17:53
编辑:姜雨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