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3-07 09:53:10 雅安日报/北纬网
杉君 文/图
宝兴县不仅盛产大熊猫,也盛产小熊猫。小熊猫可不是大熊猫的幼崽,而是与大熊猫同域分布的一种野生动物,是大熊猫重要的伴生动物、“邻居”。
小熊猫与大熊猫曾一度共同拥有“熊猫”“猫熊”之名,从生物分类上看,两者只能算远房亲戚。大熊猫最早从宝兴走向世界,小熊猫则最早从宝兴走进我国的动物园。
中国西部博物馆陈列之中华白熊之自然环境
《北京动物园史画》中的插图,介绍动物园最早展出的小熊猫来自宝兴。
爱攀树的小熊猫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杂志》中大熊猫和小熊猫的插画
“熊猫”这个名字原本属于小熊猫
1821年11月,既是士兵又是自然学家的英国人霍奇森在栖息地发现小熊猫,即对其进行科学观察与描述,完成了第一份关于小熊猫的论文,并把论文寄给了伦敦林纳安协会。根据小熊猫的叫声,霍奇森把小熊猫称为Wah(“哇”或“喔”),还准备将其作为学名。霍奇森是第一个在栖息地见到小熊猫的西方人,本来能为小熊猫命名,但阴差阳错,他的论文1827年才在《林纳安协会学报》上发表,此时小熊猫已被法国动物学者弗列德利克·居维叶命名。
1824年,弗列德利克·居维叶看到来自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小熊猫标本后相当激动,根据它火红光亮的毛皮把它叫作“火红猫”,因此以希腊文中“火焰色的猫”(Ailurus fulgens)作为其学名。他把小熊猫归类于浣熊,因为它们头部、牙齿和尾巴的形状与浣熊相似。直到1977年,《自然》杂志还把小熊猫和浣熊归于一类。之后,由于它们和熊猫DNA近似,小熊猫开始被归类到熊类。Panda最早指的是小熊猫,这个词来源于尼泊尔当地的词语,意思是“红色的猫、狗”,指的就是如今的小熊猫。Panda与另一英语复合词汇Catbear同义,汉译“猫熊”。
1869年,戴维在邓池沟首获大熊猫标本,认为属于熊类动物新种,于是根据皮毛的颜色特征,将它定名为黑白熊(Ursusmelanolcucus)。
1870年,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主任米勒·爱德华兹研究后指出,那不是熊类动物,而是相似于1824年发现于喜马拉雅山南麓,英文称之为Panda的另一种动物。西方人为区分先后在亚洲发现的两种Panda动物,称发现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种为little panda或red panda,而称发现于穆坪的一种为giant panda或panda。不久,我国便分别有了小猫熊、红猫熊、大猫熊、猫熊的汉语译名。
大熊猫的称呼原是相对于小熊猫而俗称,但是大熊猫远比小熊猫有名,所以单讲“熊猫”时,渐渐变成专指大熊猫。
大熊猫与小熊猫共生共荣
小熊猫属于食肉目、浣熊科、小熊猫属,而大熊猫属于食肉目、大熊猫科、大熊猫属,所以小熊猫与大熊猫的亲缘关系较远,最多只能算远房亲戚。
虽然小熊猫和大熊猫亲缘关系较远,二者却有着“趋同演化”。两种动物同属食肉动物,但却以食素为主,食肉为辅,主食为竹子。由于竹子的营养低,且它们无法消化大部分植物纤维,所以只能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吃大量的竹子。为了握竹子,小熊猫和大熊猫的前肢都长着一根“伪拇指”。
小熊猫有两个亚种:指名亚种和川西亚种。
指名亚种全身为棕红褐色,臀背部有鲜亮的橙黄色毛尖,额部为浅黄棕色。尾部环纹为红褐与黄白色相间,分布于西藏、云南以及尼泊尔、不丹、印度东北部等地。
川西亚种仅分布于四川省,全身为深红褐色,臀背部没有鲜亮的橙黄色毛尖。额部色较深,为棕红色。四肢为黑褐色,有的黑色区域可延伸至肩部,尾环为红褐色与黑褐色或黄白色相间。
两个亚种相比,川西亚种的体型稍大,颜色较深,更显得可爱。
我国小熊猫与大熊猫分布区域重叠,可以说有大熊猫的地方,一般都有小熊猫。
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创建的上海博物院开始展出大熊猫标本和小熊猫标本。放置于树枝上的是小熊猫标本,大熊猫标本则放在岩石上,岩石周边及背景是竹林,以生动形象的效果展示大熊猫和小熊猫生活在川西高原的生活场景。之所以把两种动物放在一起,是因为当时认为它们是介于熊和浣熊之间的动物,都被称为“猫熊”,亲缘关系较近。
1936年,周建人编著,商务印书馆发行的《哺乳动物图谱》中“大熊猫和小熊猫”部分的彩色插图和《中国杂志》中关于“大熊猫和小熊猫”的彩色插图,均是根据展览场景绘制而成。这种展出形式被国内其他博物馆采用与模仿。
1944年12月,诞生于重庆市北碚区的中国西部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前身,由中国西部科学院等机构发起组建)是我国较早展出大熊猫标本的机构之一。博物馆的动物标本共陈列7个房间,其中一间为“中华白熊自然环境”,有文献这样记载:“白熊及小红猫熊为川康特产,名传全球,本馆所藏二者之剥制标本,装置完整,姿态生动,今春特辟专室陈列,按照白熊之自然生态环境,配合竹林山坡,景况逼真,后壁用油画配置远景。”
由重庆自然博物馆研究员、北碚陈列馆主任侯江提供的当年展室图片上,可同时看见大熊猫标本、小熊猫标本,大熊猫标本在地面上,小熊猫标本则放置在树枝上。经研究考证,展览的此具大熊猫标本出自宝兴,小熊猫标本也可能出自宝兴。
自1869年来,法国传教士戴维不仅在宝兴首先科学发现大熊猫,并将大熊猫标本送回国,一同送回国的也有小熊猫标本。20世纪30年代,有“熊猫王”之称的英国标本商人史密斯曾经到宝兴采集过标本,他先后在四川西部获得了不少大熊猫、小熊猫活体与标本。
树枝上的小熊猫
北京动物园最早展出的小熊猫来自宝兴
2018年9月22日,曾在北京动物园工作,后任成都动物园园长、总工程师的何光昕讲述了当年北京动物园在宝兴进行动物搜集的情况。
何光昕1938年出生于四川盐亭,曾主持建设了举世瞩目的成都(中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现亦称成都熊猫生态园),主持的科研课题“大熊猫双胞胎繁殖研究”等获得了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大熊猫 DNA指纹的研制”获得了国家发明二等奖,多项成果获得建设部、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989年他被国家授予“有贡献中青年拔尖人才”荣誉称号,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在北京动物园工作期间,1965年至1974年的秋天至来年春天,他均要到北京动物园设在宝兴县两河口的动物搜集站工作约半年时间,参与野生动物的调查和收集,对当年的场景、参与人员、到过的地方等,他们记忆犹新。
1954年3月,北京动物园派出4名工作人员到当时属西康省的宝兴县两河口建立动物搜集站,对外称“北京动物园宝兴园林局”(又称“狩猎站”),从当地猎民、药农手中收购,或雇佣当地猎民上山捕捉野生动物。他们到宝兴安顿下来就开展工作,不到2个月的时间,就空运回第一批动物,其中最让他们自豪是有一只小熊猫,体重12千克,体尾长1.1米,体高0.35米。
据《北京动物园志》记载,1954年5月30日,运回的小熊猫就在动物园内与游客见面。两天后的“六一”儿童节,参观游览的小朋友们特别多,扎堆排成长队,只为一睹小熊猫的风采。
1955年6月,北京动物园才从宝兴空运回第一只大熊猫。可以说宝兴小熊猫要比宝兴大熊猫早进京一年。
搜集站在其履行使命的20多年间,相继从宝兴捕捉了114只小熊猫到北京动物园展出,捕捉最多的一年为1965年,达23只。
饲养在北京动物园的小熊猫1962年6月28日,成功产下2只幼仔,开创了圈养小熊猫人工繁殖的先河。不过,遗憾的是两只幼崽先后夭折。1988年4月29日,中国林业部还从北京动物园选了1对小熊猫作为国礼送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审稿:白雨锶
责任编辑:夏天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日期: 2020-03-07 09:53:10
编辑:夏天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