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12-08 09:00:37 雅安日报
“双11”刚过,“双12”促销活动又紧随其后,不少电商平台又迎来保险销售高峰。近年来,网购保险因其价格低、手续简便被越来越多的人青睐,但许多网购保险产品也存在不少花式“陷阱”。对此,市保险行业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在网购保险时一定要理性辨别,谨慎选择。
问题
部分保险产品涉嫌过度营销
记者注意到,在不少电商平台保险销售页面上,“首月仅1元”“免费送保障”等宣传标语夺人眼球,但这些宣传存在过度营销、引诱消费等问题。此外,加上一些消费者对保险了解不充分,对保险广告缺乏判断力,从而引发消费投诉纠纷。例如,一些互联网销售平台设有“免费领取”页面,以“免费”为噱头,用“仅限当日免费领取,领完为止”等宣传语吸引消费者,实则是诱导消费者购买收费的保险产品。
对此,市保险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提醒广大消费者,网购保险产品要谨防四大花式“陷阱”。
陷阱一:
“吸睛”产品涉嫌误导消费者
由于专业水平和素养参差不齐,部分保险机构或保险业务员为追求销售量,会推出所谓“吸睛”产品。此类产品往往存在宣传内容不规范、网页所载格式条款内容不一致或显示不全、未明确说明免责条款等问题,涉嫌误导消费者。
陷阱二:
“搭售”保险涉嫌侵害知情权
在网上订机票、火车票,稍不注意就可能同时投保网页搭售的意外险、延误险。事实上,这种通过预订页面默认勾选的方式销售保险产品,且未列明承保主体或代销主体,未完整披露保险产品条款等相关重要信息的行为,已经涉嫌侵害用户和投保人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陷阱三:
“隐藏”健康告知易引发纠纷
不同的保险产品,对被保险人会设置一定的“门槛”限制。在互联网渠道,个别产品会为了销量而将健康告知、免责等条款设置在不显眼的位置,由此可能造成被保险人申请理赔时,遭遇纠纷或拒赔的情况,从而引发纠纷。
陷阱四:
“高额回报”涉嫌非法集资
有不法分子可能利用互联网平台,虚构保险产品或保险项目,或承诺高额回报引诱消费者出资投保。这些行为往往涉嫌非法集资,由此给被骗“入局”的投保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举措
加强保险行业监管
据市保险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20年6月,银保监会就印发《关于规范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提出了针对互联网保险销售过程的全流程溯源,并且要求该记录可被监管机构/司法机构查验。该通知还明确,销售页面应对保险产品进行充分说明,披露信息准确、完整,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应充分尊重消费者意愿,由投保人自主确认已阅读后,进入投保流程,确保投保行为是消费者本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保障消费者自主选择权;不得设置违反公平原则的交易条件,应设置单独页面向投保人展示说明免除保险人责任等重要条款,保障消费者公平交易权。
作为消费者,在通过互联网渠道购买保险的过程中,该如何避开这些陷阱呢?市保险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很多大型保险公司都有自己的网络销售渠道,但网上还是会出现个别假冒销售平台,投保人在投保时,一定要找正规投保渠道。
投保人在投保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保险的相关条款,了解该保险的承保范围,按需投保。对于自己不了解的条款,要打电话咨询保险公司或者网站客服,不可贸然购进。同时,通过互联网渠道购买保险产品时,个人信息务必准确填写,因为这是保险公司用来决定投保人是否能承保的重要依据。
完成在线投保后,投保人要及时检查电子保单,确定电子保单上的信息是否准确,保险条款上的内容是否与自己先前了解的一致,以免后期理赔时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同时,保护好自己的账号和密码,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记者 蒋阳阳
审稿:程普 白雨锶
责任编辑:郭涵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21-12-08 09:00:37
编辑:郭涵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