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6-05 08:59:21 雅安日报
6月4日凌晨5点,宝兴县宝兴中学临时安置点。王世蓉披上外套,轻手轻脚地走出帐篷,走进纷飞的雨中。
此时的安置点静悄悄一片,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中。“黄阿哥,你也准时哦。”夜色中,看清楚走近的黄金明,王世蓉小声打了招呼。
一路聊着几天来在安置点的生活,两人走进安置点临时热食供应点。“6·1”芦山地震发生后,这里从6月2日下午开始,为安置点内的2500余名群众供应热饭菜。
此时的钢架棚内,已是灯火通明。
更早赶来的王友兵、李中琼等人,已为七个红砖灶台的灶膛添满柴火,火红的火苗舔舐着锅底。锅内热水翻滚,加上蒸格,众人先后将粽子、鸡蛋放入锅中,动作像极了熟练的老把式。
“在热食供应点做饭的人最多时有近30人,都是在安置点避险安置的群众。”前后看看,68岁的王友兵朗声说,“有三分之二来自我们穆坪镇新宝村。”
早在九年前,这些村民就曾有过相似经历——都曾在“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为宝兴县红军广场临时安置点的安置群众烧火做饭。
此次地震发生后,得知县里要为安置点群众准备饭食,相熟的他们相互通知、主动请战。“感恩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2008年起至今,在宝兴经历三次地震灾害的李中琼笃定地认为。
上午7点30分,雨更大了。安置点的志愿者用平板小推车,将热乎乎的早饭挨个送到每顶帐篷。
众人齐上阵,搬运食材、分类堆放。黄金明也拿上食材清单和菜单,清点安排食材。“中午豇豆炒肉、芹菜豆腐干肉丝、莲白回锅肉、番茄蛋汤;下午土豆烧排骨、蒜薹肉丝、醋熘白菜、萝卜汤。”
淘米、煮米、沥米、蒸米,摘菜、洗菜、切菜、炒菜,锅碗瓢盆交响曲中,新的忙碌再次开始。
“这里怎么放了一袋莲花白?”钢架棚外,王世蓉大声询问着现场所有人。“都不知道就是最好的答案,肯定又是安置点群众悄悄送来的。”穆坪镇人大主席何晓依记得很清楚,相似情况这几日已连续出现多次。
临近中午,雨后天晴。
一盆盆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被抬放到几张桌子拼成的餐台上。宝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在开饭前提前赶到,取样留存饭菜样本。“每份样本都会留存48小时,确保食品安全源头可追溯。”
餐台外,已在附近等候的部分安置点群众默契排成数列,现场秩序井然。
长长队伍中,一名学生踮起脚望向餐台,高兴地向一旁同伴说,“豇豆炒肉看上去好下饭,我最喜欢了!”
“住得安心、吃得舒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感谢所有帮助宝兴的人们!”看着丰盛的菜肴,77岁的安置群众袁福香,眉眼间带着笑容。
本报记者 孙振宇
审稿:程普 白雨锶
责任编辑:夏天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22-06-05 08:59:21
编辑:夏天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