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经开区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230家国家级经开区以千分之三的国土面积,每年贡献了全国约1/10的地区生产总值、1/5的工业增加值、1/5的进出口额和利用外资,成为重点产业集聚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
不久前,商务部完成2023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工作。晋升国开区两年后,雅安经开区作为“新秀”首次参评,在与全国230家国开区同台竞技中,最终取得全国第55、西部第8、全省第4的佳绩。
在一众国家级“顶流”开发区中,雅安经开区顶住压力,抢抓机遇,加速实现追赶超越,综合考评排名既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展现出了雅安经开区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积极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呈现总量扩大、质量提升、开放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产业发展既要优存量、又要做增量。这一年,雅安经开区以加速做强发展平台为抓手,制定《经开区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工作机制》,全面提升项目工作质效。聚焦“1+2”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2个、总投资184亿元,其中新引进投资60亿元项目2个。6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7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40%。动态储备项目349个、总投资5725亿元。强化要素支撑。实施电力、天然气等建设项目20个,保障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市民在雅安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业务
1月16日,步入雅安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灯光柔和且明亮,各功能区域一字排开,模块化的空间构型,合理利用点线面手法,凸显出宽敞舒适大气的现代美感。咨询服务台前,工作人员以高效、专业、热情的态度接待着每一名前来咨询的市民。时间虽早,但各窗口办理相关业务的企业和群众络绎不绝。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赖以生存的土壤。加速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是雅安经开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这一年,雅安经开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创新激活力,推进集成授权改革试点,市级61项授权事项全面落地,自2023年6月启动以来,至2023年底,受理办结企业、项目涉及的行政许可等事项707件,项目平均审批时限较法定时限缩减70%,成功创建省级园区示范政务服务中心。出台《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28条措施》,全年使用自有资金兑付产业扶持资金超2550万元。
从城市发展规律来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面临的空间拓展、功能提升的需求不断上升。如何更好地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建设美好生活家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城市发展面临的时代课题。
2023年以来,雅安经开区围绕建设“产业之翼、未来新城”定位,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城市形象品质,加快产城人景融合发展,不断打造宜居宜业城市环境。
规划引领优空间。立足轴圈联动、工业强市,结合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同步推进《经开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以公园城市理念,顺山势、理水脉,打造产城融合绿色生态城,编制《经开区片区综合开发方案》。统筹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编制《经开区城乡融合发展规划》。产城融合提品质。实施新经济创新中心文体配套设施等26个总投资71亿元的公共服务基础配套项目。雅安大数据产业园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城乡融合新突破。筹措资金2900余万元,实施管网改造等15个项目,显著提升永兴街道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出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支持、考核、激励3项政策,以9村2社区集体经济公司联建联营的雅州企业服务产业园为主平台,培育大型商超、劳务服务、绿色食材配送等10余个示范带动项目,推动全年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2万元,是2022年的3.85倍,村级党组织服务功能有力增强。
已经开启的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新征程上,雅安经开区将辩证看待“危”与“机”,紧紧把握“时”与“势”,聚焦加快构建“一区一地引领、两轴三圈联动、县域重点突破、全域协同共兴”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全力发挥经济辐射带动、科技创新转化、开放门户枢纽、城市综合服务“四大功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以势如破竹的决心,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攻坚突破、在加大项目投资上攻坚突破、在增强发展动能上攻坚突破、在夯实平台支撑上攻坚突破、在提速城乡融合上攻坚突破,全力筑牢行稳致远基础保障,把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化为“施工图”、“实景图”,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雅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