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5-13 09:05:13 雅安日报
游客在“蒙顶山茶”主题馆品茶
5月9日,第十三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在成都开幕。此次茶博会上,雅安40余家茶企组团参展,并设立“雅茶”主题馆、“蒙顶山茶”主题馆、“雅安藏茶”主题馆、“藏茶+黑砂”主题馆、县(区)馆、企业特色馆6个展馆,展位面积近2000平方米。
开幕第一天,雅安展区人潮涌动,表现亮眼。
主题馆特色鲜明
吸引游客打卡拍照
开幕当天,成都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T4馆前游客云集,成都的谢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雅安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喝茶肯定要到雅安馆来,所以我一来就奔雅安馆了。”谢女士说,一进展区,雅安特色馆之一的“雅茶”主题馆便跃然眼前,“大国之饮,大雅之茶”的宣传标语让人眼前一亮。
“雅茶”主题馆中,暖色灯光下,雅茶集团的王牌产品集中亮相。高端大气又尽显端庄的展陈方式,尽显雅茶“排头兵”的魄力与气质。在“雅茶”主题馆背后,以黑茶茶砖为灵感,通过大小不同茶砖组成一面高大的墙壁,这里成为不少参观者打卡拍照的区域。
除“雅茶”主题馆外,还设有“蒙顶山茶”主题馆、“雅安藏茶”主题馆等。“蒙顶山茶”主题馆以绿色为主色调,以茶叶为主元素,并嵌入故宫贡茶元素,千年茶文化的底蕴凸显。该主题馆中,名山区10家企业抱团参展,有四川蒙顶山理真茶业有限公司、四川蒙顶山雾本茶业有限公司、四川省雅安义兴藏茶有限公司等茶叶企业。参展期间,名山区各茶企纷纷拿出自己的“得意作品”,用一杯清茶,让消费者唇齿留香,并集中展示名山良好的生态环境、特色的优势产品和悠久的茶史文化。
在4号馆的中心位置,“雅安藏茶”主题馆带着浓烈的民族色彩迎面而来。主题馆设计以青砖青瓦的川西建筑风格为主,横梁以藏茶红为主色调,搭配藏文化、熊猫文化、背夫文化等元素,尽显文化交融之美。
此外,展厅设计紧密围绕雅安藏茶主题,精心提取雨城、黑茶、西康、茶马古道及多民族文化精粹,利用博物馆展陈艺术,结合实物茶砖展示、多媒体视频解说与图文并茂的互动体验,为参观者铺设一条探索千年藏茶文化深厚底蕴的时空隧道。
展厅内,7家藏茶企业和1家绿茶企业携代表产品亮相,不仅展示茶叶本身,更通过现场品鉴、制茶工艺体验和观赏性极强的民族文化活动,营造出一个集展示、体验、观赏为一体的沉浸式藏茶文化世界,通过重塑茶马古道的昔日风貌,让访客游历于丰富的历史场景与多元文化之中,完成一次既有科普性又有体验性的藏茶文化探索之旅,让游客亲切地感受到世界黑茶发源地的热情好客。
雅安好茶待宾客
一“绿”一“黑”引关注
四川蒙顶山理真茶业有限公司布展的特色馆中,广泛运用绿植布景,在展馆左侧位置,是用不同茶叶品种制作的风铃幕墙。
透明的风铃下,是一张写了茶叶品种的铭牌,铭牌下方是该品种的茶叶。
“8日,我去牛碾坪良种繁育基地搜集了170余种茶树品种的茶叶,连夜制作了这个风铃幕墙。”四川蒙顶山理真茶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车墺林表示,游客在参观展馆的同时,可以通过铭牌和茶叶进一步了解茶叶种类知识,进一步了解蒙顶山茶,这是国企应尽的责任。
在四川蒙顶山跃华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特色展馆中,冷泡茶一推出,就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体验。
透明塑料瓶中,绿色的茶叶在山泉水中浮动,入手是冰凉的触感。拧开瓶盖,淡淡的茶香飘来,浅尝一口,淡淡的茶香在口腔中弥漫开来,淡雅的滋味赢得了不少游客的点赞。
“不是所有的茶都能用来制作冷泡茶。”四川蒙顶山跃华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部负责人张骞介绍,一般来说,茶叶需要热水冲泡才能出茶味,但是,品质好的甘露绿茶可以用冷水泡茶,半个小时不到就可以得到一杯好茶,茶味可以持续一天。
在“雅安藏茶”主题馆中,雅安和龙茶业有限公司的展台前,藏茶非遗传承人伍仲斌将藏茶制作搬到现场。游客孟霞被吸引,并在指导下现场体验藏茶制作。
“年轻时候,我在涉藏地区当过知青,对藏茶情有独钟。”孟霞说,如今,她在成都开办了一家茶艺公益培训机构,下个月她想将藏茶带出国,展示藏茶的魅力。
开幕式当天,举办了以“千年贡茶·人类非遗”为主题的雅茶产业推介会,重点介绍雅茶源远流长的贡茶历史和雅茶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让更多人了解雅茶的千年韵味。
当天,川茶集团与四川茶产区合作企业及经销商集中签约,其中,雅茶集团与川茶集团就千万级的茶叶大宗贸易相关内容达成一致方向,并将利用技术特性、产品体系、渠道等方面的差异化特点进行优势互补,全力推动双方在标准建设、技术研发、营销渠道、茶叶贸易等领域的业务合作,共同带动川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胡月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 徐怡
审稿:程普 白雨锶
责任编辑:郭涵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24-05-13 09:05:13
编辑:郭涵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