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9-15 08:51:03 雅安日报
平羌渡夜游青衣江项目 本报记者 戴富丽 摄
河流滋养了城市文明。城市中河流缓缓流过,人们摸索着与河流相处的方式。
青衣江与大渡河从一南一北拥抱雅安,养育了雅安儿女,也滋润了雅安这座魅力城市。大大小小的河流犹如一条条日夜流淌不息的血管,为城市的发展输送着新鲜的血液,雅安人的生活品质也由此不断攀升,愉悦与滋润成为生活的主基调。
渡口:连通外界
根据《雅安市志》记载,雅安以大相岭为界,以南、以北分布岷江支流大渡河、青衣江两大水系。此外,在名山区月儿岗以东、以北有4条小河流入蒲江河、夹关河再汇入南河。全市流域面积在3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31条,其中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1条。
山高谷深、道路崎岖的雅安,靠船摆渡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一种选择。
“大渡河渡,源出吐蕃,于清溪县城南九十里,东绕峨眉,出嘉定,入于岷江。宋太祖阅蜀地图,以玉斧画大渡河为界,曰:河之外非我所愿有也。官设大船二只,以通往来。”“流沙河渡,在清溪县治南二十里,水浅而汹,不可以舟须土人引步。雍正十二年,改渡于万工堰,越流沙,经渡大渡,行人利焉。”“治东十五里孟山下,七渡一名孟渡。渔者往来歌声不绝,八景之一也。渡用竹篾。”“古大渡,古路由三江渡经佛图山入大渡县。自屠侯聿清疆界,军民不混,关险成梁,另开水东坦途,三江大渡俱不出也。”
翻看古籍,雅安自古渡口甚多。古时,在通往雅安各个区县的古干道和支线上,渡口是一个难以忽略的交通要素。
原雅安县城出东门过周公渡,经大兴场,再过水津关渡至草坝,经羊脑坪、水口,入洪雅县界,共计24.5公里,又经洪雅、夹江到乐山;汉源大树堡官渡为通往建昌(西昌)的要津,水急滩险,过客称阎王渡;石棉安顺场渡,越西为宁(西昌)、雅(雅安)康(康定)三属要津,西进可达康定,南进可通西昌,北行可至雅安……
据相关历史文献记载,青衣江又名羌江,也称雅河,从雅安起下行至乐山港口长136公里,自古通竹筏、木排、木船。大渡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东麓果洛山,全长1155公里,过境河段155.6公里。青衣江和大渡河两条水路,往来船筏,因地就势选择停靠口岸,以方便货物装卸搬运。
而在大渡河流域,大渡河汉源河段的船运兴盛于明代。 据四川省内河航运史志资料载:“明洪武九年(1376),设置大渡河守御千户所于富林,命吴中率兵守之,造舟以通往来。”
直到1952年6月石棉建县后,在石棉矿的开发过程中,一段时期内运输业务仍然将矿石由木船经水运至汉源,后随汽车的兴起水运业务成为历史。
江河:孕育食饮
“雅安漏天,核心蒙顶”。
世人皆知,雅安多雨的气候孕育出蒙顶好茶,绵绵的细雨让蒙顶山云雾弥漫,太阳光散射增多,有利于茶树生长。 加之适宜的光照、地形和土壤,造就了“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的美誉。
采摘在谷雨与清明之间的蒙顶山茶区本地品种,精心遴选出一芽一叶初展的鲜叶为制作原料。制作时,鲜叶先通风摊晾,减少水分;将铁锅烧至发白,暗光下锅底略显红,再将鲜叶倒入锅中,抛撒翻炒,称为“红锅杀青”。
这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
然而一杯好茶,并非仅靠茶叶品质,好水冲泡亦是关键之道。雅安之水,虽无“扬子江心”那般赞誉,但配蒙顶山茶也绝非下品。
一弯细叶,慰藉了千年时光。从古至今,茶渐渐融入了雅安人的生活之中。代代传承的还有蒙顶一脉的茶道,“天风十二品”与“龙行十八式”,一柔一刚,一动一静,为品茶书写着文化的神韵。
有饮,自然亦有食。
每年3月至4月,在青衣江急流底部的砾石和细沙上,密布着一种冷水鱼的卵。借着强劲的溪流,一些卵被冲下至石穴发育。
这是雅鱼的卵。
《诗经·小雅》里提到“南有嘉鱼,蒸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唐代杜甫一句“鱼知丙穴尤为美”到清代慈禧赞为“龙凤之肉”,从古至今雅鱼之味所受到的赞誉颇多。
生活在激流河滩之中的雅鱼,以岩浆为主食,生长极其缓慢,以致肉质紧密细嫩,口感爽滑。随意烹饪皆鲜美无比,风味绵长。
雅鱼的鲜美不可多得,河流滋润出的沃土雅安亦生长出丰盈的物产供食客选择。
每年8月至9月,大渡河边的汉源县迎来花椒大量上市的季节,一种特有的椒香扑面而来。借助花椒香气的点缀,雅安美食有了更多的追随者。
火红热闹的石棉烧烤,沿河码头的顺河抄手,刀棒相交的棒棒鸡,干香浓烈的椒麻鸡……各家店铺自成一派,几款美食便撑起了一家门店络绎不绝的生意,愉悦着饕客味蕾。
河流:滋润生活
青衣江边,茶馆错落。茶香飘逸之间,勾勒出雅安人悠闲的生活。
沿河而生的一棵棵大树遮蔽艳阳,落下一大片清凉。一张桌,一条凳,一杯茶,一壶水,坐在青衣江边,一个悠闲的下午在三五好友的闲谈与茶香中度过,是雅安人最喜爱的休闲方式之一。
入夜,凉风习习,吹开了白日的燥热。青衣江畔华灯初上,漫步两岸人行步道和城市公园的市民,尽享江风的凉爽和生活的惬意。仿古的牌坊之上,“平羌渡”三字书写于其上。
青衣江又名羌江,李白诗中有名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平羌渡,东门外二里,二水会合,水急滩深,官设渡船,以济行人。名平羌者,因武侯南征羌夷故名。”雅安平羌渡,得名于蜀汉,它是原雅州南来北往的重要渡口。
1952年11月11日上午,雅安大桥正式开工修建,因工程在平羌渡附近,平羌渡停渡。
失去了交通功能的平羌渡逐渐湮没在历史之中,而如今,它又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眼前。
江面上,一艘艘游船穿梭往来,与岸边的灯光秀交相辉映,共同绘制出一幅繁华而美丽的夜景画卷。平羌渡夜游青衣江项目,巧妙地将青衣江沿岸的自然美景与激光、水幕等现代声光电技术相结合,昔日雅州八景之一的平羌渡,再一次成为景点。
曾经衔接雅安南北两岸的交通变成了供市民与游客游乐的观光点;昔日专供皇室的汉源“贡椒”如今也飞入了平常百姓家。
河流一路奔腾不息,与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故事也不会完结……
本报记者 鲁妮娜
审稿:程普 白雨锶
责任编辑:郭涵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24-09-15 08:51:03
编辑:郭涵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