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0-01 09:21:45 雅安日报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75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风雨洗礼、走过峥嵘岁月,在接续奋斗中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绘就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7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拼搏实干、砥砺奋进,雅州大地“旧貌换新颜”,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国民经济跨越发展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总量稳步跨越。1952年雅安地区生产总值(GDP)为0.96亿元,2004年、2023年分别突破百亿元、千亿元大关。从增速看,2004年至2011年全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GDP增速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2012年实现GDP403.77亿元,2023年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10.03亿元。按不变价计算,2012年至2023年,雅安GDP年均增长7.4%。
人均生产总值不断突破。1952年雅安人均GDP118元,1990年首次突破千元,2007年突破万元,2023年达到70582元,是1952年的598倍,年均增长9.4%。
财政实力明显增强。1952年全市财政收入346万元,1989年突破1亿元,2009年一般预算内收入突破10亿元,2023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78.79亿元,是1952年的2277倍,年均增长11.5%,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三次产业协同并进
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产业结构持续改善。75年来,雅安产业结构经历了由农业为主,到工业强力支撑,再到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变化过程。1952年,产业结构为初级的“一二三”,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2.9∶16.7∶10.4。1992年,产业结构演变为“二一三”,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4.0∶36.4∶29.6。201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顶峰,为51.4%。2015年,产业结构调整为“三二一”,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9∶38.4∶44.7,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2023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2∶31.4∶51.4。
农业生产质效提升。1952年雅安农业总产值5156万元,1978年达到2.07亿元,是1952年的4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在1991年和2012年分别突破十亿元和百亿元大关,2023年达到270.27亿元,农、林、牧、渔业占比分别为68.4%、8.2%、19.9%、1.7%,与1952年相比,农业占比大幅下降,林业、牧业和渔业占比均不同程度上升,特别是渔业从无到有,农业内部结构持续改善。2023年,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73.75亿元,是1952年的248倍。
工业体系日趋完善。1952年雅安工业总产值为1481万元,1978年为1.99亿元,1990年突破十亿元,2009年迈上百亿元台阶,2023年达到285.75亿元,工业成为雅安经济增长的稳定之基,动力之源。工业发展结构持续优化,从以小手工作坊为主的单一结构向集约高效的现代化工业产业体系转型,绿色清洁能源生产、茶叶加工、建材行业等传统行业持续发展壮大,汽车零配件、医药制造业、有色金属行业、纺织业、锂电产业等行业从无到有。工业企业由1952年的43家,发展到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0家,覆盖全部工业41个行业中的29个行业。
服务业蓬勃发展。1952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0.1亿元,1978年为0.97亿元,2011年迈上百亿元台阶,2023年达519.00亿元,对GDP增长贡献率高达56.1%,占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投资消费稳健运行
发展后劲不断积累
固定资产投资成果显著。195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58万元,1978年为0.2亿元,1990年上升至2.27亿元,2006年突破百亿元,2015年迈过500亿元大关,2014年至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8%。1952年全市公路长度514公里,2023年总里程达8547公里;2018年川藏铁路成雅段正式运营。近十年来,基础设施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27.6%提升至45.2%。
消费市场换挡升级。195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86万元,1992年和2010年分别突破十亿元、百亿元大关,2023年达335.88亿元,2017年至2023年年均增长8.8%。随着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发展势头强劲,2023年限上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销售额达2.63亿元,网络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城乡收入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更有保障
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大量富余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镇聚集,城镇化率由2010年34.62%提高到2023年55.17%。
人民收入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的6556元提高至2007年的10080元,2023年达到4104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33元,增加至1995年的1033元,到2015年突破万元大关,2023年达到18501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保障体系日益巩固。2023年,全市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105.9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达到139.61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750元,全年纳入城市低保3437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550元,全年纳入农村低保人数37108人;全市城乡特困人员5563人全部纳入政府供养范围;全市重点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达到75%;资助104077名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市在运营养老服务机构数25个,床位4145张。
社会事业欣欣向荣
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公共卫生不断进步。2023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1207个,是1985年的3倍;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4807张,是1985年3.6倍。
教育事业有序发展。2023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468所,在校学生207086人,专任教师15693人。其中幼儿园271所,在园儿童(幼儿园、附设班)41533人;小学125所,在校小学生87781人;初中45所,在校学生41446人;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学生821人;普通高中学校17所,在校生23732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所,在校学生12339人。
文化生活繁荣发展。2023年末,全市有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9个、公共博物馆(纪念馆)17个、美术馆6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42个、农家书屋727个、社区书屋99个,有体育场馆10个、体育训练基地3个,创建“金熊猫”系列赛事品牌,全年共计承办国家级以上比赛5次、省级比赛12次。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目前,全市建有空气、水监测站18个,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10座。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319天,优良率为87.4%,青衣江(雅安段)和大渡河(雅安段)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城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2023年末,全市实际管理各类自然保护地25个,总面积约69.49万公顷,约占雅安行政面积的43.8%;全市森林覆盖率69.42%,继续稳居全省第1位。
责任编辑:李洋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24-10-01 09:21:45
编辑:李洋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