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1-06 09:46:37 雅安日报
人行天桥扮靓城市街景
这是一座蒸蒸日上的城。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骨架”逐步延展。这是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城乡发展深度融合,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冬阳和煦,整个雅安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装。若是你慢下脚步,仔细探寻,就会发现如今的雅安大地悄悄在变。城乡美景如画,宜居宜业宜游。目之所及,处处彰显着活力、释放着魅力、蕴藏着动力,居者自豪、来者依恋、闻者向往的雅安跃然而出。
A
“三提升、一助力”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2024年,在雅安城乡发展的时光表盘上,是栉风沐雨、春华秋实的一年。城乡发展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回响着雅安人民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
俯瞰雅安大地,新开工项目厉兵秣马,在建项目快马加鞭,散发的强大发展张力,组合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城市高质量发展壮美诗篇,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崭新的活力。
这是一条连接南北的通达隧道,一脚油门向北疾驰,约10分钟即可从西门车站抵达繁华的万达广场。而今,这条隧道的“孪生兄弟”——青鼻山隧道二号及附属桥梁工程,也于2024年12月5日正式拉开了进洞施工的序幕,全长570米,净宽11.75米,净高5米,预计于2025年12月具备通车条件。届时,车流如织,物流畅通,雅安百姓期盼已久的双洞生活梦想即将照进现实。
市区青鼻山隧道路段原来仅建设了双向两车道隧道,随着雅安市区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长,车流量逐年递增,该隧道路段已经不能满足城区交通通行需求,拥堵问题日益凸显。
为此,我市启动实施了青鼻山隧道二号及附属桥梁工程项目。“双隧时代”彻底打通制约区域发展的交通“瓶颈”,助力城市路网提档升级,极大提升市民出行的便捷度、舒适度,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为雅安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崭新活力,构筑起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脉。
在建项目如火如荼,竣工项目焕新呈景。
作为中心城区与雅州大道平行的城市主干道,熊猫大道以一副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主车道全线恢复通行,新建的非机动车道同步开放,昔日的坑洼与补丁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平整的道路和清晰的交通标识。2024年4月,熊猫大道改建项目正式启动。“提档升级”后的熊猫大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熊猫大道的改建不仅提升了城市的交通状况,更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疏通动脉的同时,城市“窗口”和“门户”也在提升气场。
2024年12月7日下午,位于雨城区大兴街道的雅安生物多样性公园的森林剧场亲子园内,到处是孩童们嬉戏欢笑的身影,人气满满。
自2024年9月下旬向市民开放以来,占地面积290余亩的雅安生物多样性公园备受市民青睐。该公园以生物多样性为主题,配置自然科普、亲子游乐、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多元功能,特别是配备各式滑梯、秋千、跷跷板、攀爬架等游乐设施的森林剧场亲子园,成为孩子们的游乐天堂。
如今的雅安城区,一幅幅靓丽的“巨作”,构筑了一幅动人的画卷。
深冬时节,漫步雅安街头,从雅女公园到生物多样性公园,从熊猫绿岛文旅特色街区到雅安十里芳菲·野玫瑰村,越来越多的好去处已然成为我市的新地标……满眼望去,这座城市不断向上,处处更美丽、更生态、更宜居,人们生活更温暖、更舒适、更幸福。
2024年,雅安一张蓝图,串联起“三提升、一助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一盘棋。用“整容”的精致、“绣花”的细腻,实现城乡“颜值气质”双提升,通过深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筋健骨”。
——提升中心城区带动力,谋划实施市重点城建项目31个,女娲广场片区提升项目等11个项目完工投用,雨城区城南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等18个项目加快推进,全年完成投资48.51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12%。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预计新增4平方公里。
——提升县城承载力,谋划实施市重点城建项目34个,全年完成投资71.99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25%;22个灾后重建市政项目按计划全部完工,40户马烈乡安置点群众实现搬新家住新房。
——提升中心镇辐射力,九襄镇、草坝镇、百丈镇、龙门镇4个省级百强中心镇争取到省级专项资金2513万元,通过资金的加持,进一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巩固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成效,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率保持100%,建制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保持70%以上。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繁华的女娲广场片区商业区域
B
改善人居环境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一座城市的品质如何,不仅体现在拔节生长的高楼大厦,也体现在沉淀记忆的成熟社区和老旧小区里。
伴着冬日暖阳,记者走进位于雨城区康藏路的碧雅园小区。这里,不再是从前那个老旧、脏乱的小区,而是蜕变为一个环境优雅、设施齐全、和谐宜居的美好家园。
“地面平整了,墙面干净了,遛弯散步也舒坦了,焕然一新的小区,望着就清爽。”听说记者前来采访老旧小区改造,康藏路碧雅园小区的“资深住户”张逾慧忍不住夸起来。
碧雅园小区由于长期缺乏管护,设施老、卫生差、停车难等问题日益凸显,居住环境更是不理想。
随着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推进,张逾慧和小区业主一起,迎来希望。走进碧雅园小区,映入眼帘的是粉刷一新的瓷砖墙面、平整宽阔的沥青道路、整齐划一的停车泊位……改造后,这个“二十多岁”的老旧小区迎来“逆生长”,点缀其间的几株银杏,更是让小区增添了几分初冬的韵味和雅致。
“此次改造,对外墙、屋面、道路以及雨污水管网等进行了全面修复和整治,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的屋顶漏水、道路坑洼等问题。”雨城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不仅如此,还完善了公共设施,规整了停车位、非机动车棚、树池、花池,设置了人行通道门禁系统,实现了“面子”“里子”的双提升。
2024年,我市深入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扎实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全力织密城乡住房保障的“针脚”,把党委、政府察民情、惠民生的政策举措落到实处。
——建设人民满意“好房子”。我市将绿色建筑创建与建筑节能改造推向新的高度。从设计到图审,从施工到竣工验收,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通过优化建筑围护结构保温系统、充分利用自然光与自然通风、采用高能效设施设备等手段,确保新建民用建筑全面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同时,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对外墙、屋面、外门窗等关键部位进行保温改造,让既有建筑焕发绿色生机。2024年全市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2.31万平方米,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为95.47%;星级绿色建筑占绿色建筑比例达77.09%。
——建设幸福安全“好小区”。作为城市的“细胞”,住宅小区是市民的生活家园,打造设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整洁、管理科学精细、服务贴心到位的“好小区”是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保证。在雅安,新建高品质住宅加快推广的同时,各既有小区也正不断发生着升级版的“家门口蝶变”。2024年,我市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61个,增设既有住宅电梯180部,建设智慧小区充电桩188个,超额完成省市民生实事目标任务。此外,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40套(间),改造城市棚户区(危旧房)144套(间)。
——建设完整共享“好社区”。随着完整社区建设深入推进,我市社区的服务设施更加便捷、生活环境更加宜居、服务方式更加智能、社区治理更加规范。居民们在这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完整社区也成为他们心中美好生活的代名词。
——建设韧性宜居“好城区”。提高城市建设品质,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群众安居乐业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举措。2024年,我市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等民生和发展工程,支撑城市繁荣,激发城市活力,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品质,推进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开放共享绿地空间6公顷,因地制宜新改建“口袋公园”5个。新改建雅安生物多样性公园、女娲广场片区等4个公园,成功创建儿童友好城市试点城市,熊猫绿岛公园入选第一批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推荐省级历史名园2个。
流光转盼,忽而严冬,漫步于雅安城区的大街小巷,一个个小而美的城区街景绿意盎然,暗香浮动。“推窗见绿,出门有园”,市民目之所及皆诗情画意,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诗和远方”。这一年,全市推进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城市绿量不断增加,四季美景交替绽放。
一年耕耘,融入雅安城市日新月异的每个细微变化中,也融入居民的赞美与自豪里:“雅安生活越来越便利,城市越来越美。”
C
持续用力 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在推动房地产市场和建筑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道路上,市住建局持续用力,既注重助企纾困,又着力惠民利民。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与实施,积极助力企业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聚焦民生需求,优化购房环境,减轻购房者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建筑业总产值、房地产投资和商品房销售面积等增速全省排位有望进入第一方阵。
培优扶强企业,规范市场秩序,雅安市聚焦企业发展壮大和市场行为规范整治,“双管齐下”全力确保建筑业保持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
——指导企业加强管理创新,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方法,优化企业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注重品牌建设,鼓励企业打造优质工程、精品工程,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声誉。
——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筛选20家有潜力、有实力的企业,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针对企业资质升级的需求,组织专家团队为企业提供精准指导,协助解决业绩认定、技术创新等关键问题,助力企业提档升级。2024年以来,全市扶持晋升一级资质企业2家、晋升二级资质企业116家,一级资质企业达12家,同比增长20%,二级资质企业达151家,同比增长331%。
——规范建筑行业市场秩序,开展建筑业企业和在建项目“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行动,严查严处“三包一挂”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责任主体市场行为。2024年以来,查处52个项目、涉及60余个问题,对12家企业、2名个人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行政处罚4万余元。
面对房地产市场的下行压力和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挑战,雅安市住建局始终将民生放在首位,聚焦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他们强化底线思维,坚守民生底线,以交账意识为引领,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2024年10月中旬,雅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携手19家相关部门,共同发布了《支持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这一系列政策措施既支持刚性住房需求,又满足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旨在全力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同时,还积极组织开展房地产促销和特殊人群专场推介会等活动,激发市场活力,提振购房信心。
——助企纾困。容缺办理相关规划和建设许可手续、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优化预售资金监管、合理调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缴纳节点、支持房地产开发项目合理融资需求等帮助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加快建设工程落地开工。2024年,15个项目获得“白名单”放贷17.872亿元。
——惠民促销。调整个人住房商业贷款政策、优化住房公积金政策、支持居民购买新建商品住房、支持居民购买二手住房和非住宅、支持住房“以旧换新”、开展购新房送装修行动等减轻群众购房压力,助群众早日住上“好房子”。2024年,商品房销售近90万平方米,兑付购房补贴7600余万元。
——提升品质。优化住宅用地供应时序、有序推进非住宅土地去库存、优化新建住宅小区容积率计算规则、优化新出让住宅地块停车位配建比例、提升房地产项目周边配套设施等打造高品质住宅小区,更好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
——优化服务。加快商品房不动产登记办证、推动新建商品住房交房即交证、加强购房群众政策服务保障、加强房地产市场交易管理等保障购房者权益,提振购房信心。
D
拧紧链条 守牢安全发展底线
民生福祉,枝叶关情。为进一步抓好全市建筑领域行业安全运行,预防和遏制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确保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近段时间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开展全市建筑领域质量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行动。整治行动对我市建筑工程进行地毯式大排查大整治,主要排查整治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项目安全基本保证条件到位情况、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情况、重大危险源排查及管控情况等,杜绝建筑安全事故发生。
安全,是一切发展的前提。
2024年,雅安市住建局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聚焦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大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做到全覆盖、零容忍、高标准、严要求,通过“三筑牢、同推进”持续夯实工作底线,守稳安全生产基本盘、基本面。
——筑牢环保底线,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指标提升,实施污水管网精细化治理项目12个,总投资约1.86亿元,全市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稳定达98%以上;督促整改排污口破损及指标异常、建筑工地未落实扬尘管控措施等问题500余个。
——筑牢安全底线,深入推进住建领域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大城镇燃气、建筑施工、自建房等重点行业整治力度,常态监管在建项目304个,全面完成“瓶改管”“瓶改电”商户改造1855户,推动3012栋隐患自建房整治销号,培训一线工人5820人,整改问题隐患7612个,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建立调度工作机制,有序应对暴雨预警,全力确保汛期安全。
——筑牢稳定底线,打好“保交房”攻坚战,汉源县南山府保交楼项目在全省率先完成“双百”任务,有序处置3个涉稳风险项目,房地产领域风险可控。
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一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更是奋进的脚步。触摸城市发展建设的脉搏,纵览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一幅幅记载着雅安焕新蝶变的壮美画卷气势如虹。
一组组数字、一张张笑脸,一项项工程、一张张答卷,凸显着雅安住建领域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效。一处处热火朝天、生机盎然的景象,浓墨重彩地描绘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酣畅淋漓地记录着雅安追赶超越的铿锵步伐……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2025
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蓄势之年。雅安住建部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牢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更加充分释放住房城乡建设稳增长巨大潜力,更加有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系统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统筹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稳住楼市,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大力推进城市更新,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坚决打好“十四五”规划收官之战,奋力推进全市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再上新台阶,为雅安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石雨川
责任编辑:李洋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25-01-06 09:46:37
编辑:李洋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