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1-06 09:52:38 雅安日报
天全县仁义镇耕地恢复取得成果
冬日暖阳下,雅安处处跳动着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一块块“沉睡”土地被“唤醒”并赋予新的发展使命,一处处青山绿水被精心修复成为“金山银山”……这背后,是雅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的默默坚守和无私奉献。
“以更加积极进取的姿态服务经济回升向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着力优化资源配置、着力加强差别化政策供给、着力提升治理能力”……2024年伊始,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便为2024年绘好了“路线图”。
吹响号角,擂起战鼓。2024年以来,雅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雅安发展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自然资源厅的有力支持下,认真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依法履行“两统一”核心职责,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守土安邦,染锦绣河山画卷;凝心固本,绘振兴发展鸿图。雅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勇当落实重大战略的“先遣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服务员”、建设美丽雅安的“生力军”,在1.5万余平方公里的热土上,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守护绿水青山
奏响生态发展“乐章”
雅安,“天府之肺”“熊猫故乡”。
立冬后,雅安依然山清水秀,处处彰显着以绿为底,向新求质新动能。
严守耕地红线——
绿色,是这座城市的基调。雅安如何守护这份大自然的“馈赠”?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打好耕地保护硬仗,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全市耕地面积61.5万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严格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常态化恢复补充耕地2万余亩。其中,芦山县苗溪农场作为全省首个“二调”非耕地开发新增耕地试点项目,成功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查备案,并入库耕地占补平衡1345亩,为耕地保护工作树立了新标杆。天全县仁义镇首创的“管控效”三合一机制,以“制”促“治”,入选全省首批全面推行田长制“十大典型案例”,为全省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推进生态修复——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为引领,因地制宜编制实施方案,科学统筹、综合施策实施矿山生态修复。总投资5.36亿元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进入收官阶段,修复面积达1083.17公顷。此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完成了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2022年和2023年国家移交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改工作,生态修复成果显著。同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推进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反馈的问题整改处置,2022年至2024年度反馈的44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
创建绿色矿山——
加大矿业权出让力度,持续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助力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结合实际,在全市范围内择优选取四川省皓宇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天全县三马石灰矿作为全市首个创建试点,完成绿色矿山标准设施建设,并于去年12月通过省级专家现场核查评估,实现了雅安绿色矿山建设“零”突破。
如今,行走在雅安大地,抬头是清爽的“雅安蓝”,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百姓直呼幸福感满满!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排查地灾隐患点
稳定经济大盘
要素保障靠前发力
土地是生存之本,更是发展之需。过去一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积极主动的责任担当、优质高效的工作质效,切实提升地方经济发展中土地资源保障服务。
强化保障。建立重大项目用地报批市级工作机制和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台账,落实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定期调度“三项机制”,35个批次建设用地、46个批次农用地转用和7个单独选址项目用地获批,面积5623.8亩,保障了老鹰岩二级水电站、国道662、省道217、雅化民爆、中国·雅安318自驾大本营等一大批省、市重大项目用地。累计供地337宗、11209.16亩,实现土地价款17.29亿元。配合完成永兴化工园区扩区相关工作,涉及的业务审查许可事项先期取得省自然资源厅批复。
消化存量。严格落实“增存挂钩”机制,处置批而未供土地9596.85亩,消化闲置土地1479.3亩,产生4616.4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青鼻山隧道二号及附属桥梁工程等117个重大项目新增建设用地需求。
挖掘流量。四川新康石棉矿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项目通过省级验收备案,核定建设用地指标859.49亩。汉源县2个增减挂钩项目通过省、市联合验收,产生预留指标93.98亩,节余指标233.17亩。芦山县5个增减挂钩项目成功获省级立项。
探寻增量。深入开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成功争取到4个省级找矿项目在雅安部署实施,为全省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贡献了雅安力量。
深化改革创新
自然资源管理谱新篇
“我们村的地块成功挂牌出让入市,全村人都很支持!”前不久的采访中,石棉县草科乡田湾河村党支部书记李之峰高兴地说。
继2023年11月我市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功入市以来,我市再次成功出让两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此次交易地块位于石棉县草科乡田湾河村和石棉县迎政乡八牌村。其中,地块1土地面积为2065.28平方米(3.1亩),用途为零售商业用地,成交单价32.65万元/亩;地块2土地面积为7524平方米(11.29亩),用途为工业用地,成交单价7.53万元/亩。
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在省、市级协调机制领导和指导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落实主体主责,按照试点工作方案有序推进石棉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各项任务,探索“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路径,在增值收益调节金增收、农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入市土地权益保护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较为完善的成果经验,先后建立了18项配套政策制度,累计完成入市3宗共26.39亩、成交金额426.23万元。
此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指导石棉县成功争取并启动了全国林权登记提质增效试点工作,制定了《石棉县推动林权登记提质增效(试点)工作方案》。该方案计划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探索集中清理规范历史遗留问题及林权地籍调查的路径方法,力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兼备可复制性、可推广性的地方林权登记提质增效经验。
同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深入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全年共供应“标准地”36宗,面积达2385.05亩,其中省级开发区内新增工业用地100%采取了“标准地”供应方式。这一改革举措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还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超常举措解决不动产“登记难”,群众喜领“红本本”
筑牢地灾防线
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4年7月17日16时30分,我市多部门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汉源县地灾办迅速响应,立即通知相关乡镇和单位做好人员转移避让工作,并通过雅安市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广泛发布预警信息。随即,手机短信、高音喇叭齐发,群众纷纷收到避险通知并开始提前转移撤离。
18日0时12分,汉源县小堡藏族彝族乡团结村4组田杯子发生规模约30万立方米的泥石流灾害,造成道路中断、14户群众房屋受损。
同样在团结村,距田杯子约2公里的耍耍沟发生泥石流灾害,泥石流规模约5万立方米,导致一企业4个车间和1栋办公楼损毁。由于预警信息及时发布,该企业29名员工全部转移,避免了因灾伤亡。
连续成功预警处置两起灾情,充分展示了雅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预警时效和高效防范应对。
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地震灾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对措施》和市委、市政府《加强汛期安全防范工作九条措施》,通过复盘总结地质灾害防治经验做法,梳理形成了汛期地质灾害防范的6个方面26条措施清单,这一清单得到了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的高度肯定,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
另一方面,为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水平,编制完成了《雅安市山洪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专项规划》。该规划为全市的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依据,有助于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此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当前,32个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和13个2023年增发国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已经完工。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地质灾害易发区的防灾能力,也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在群众避险搬迁方面,目前已完成《雅安市受山洪地质灾害威胁村(居)民避险搬迁专项规划(2023—2027年)》的编制工作,并成功搬迁1605户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村(居)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创新落实了“喊醒叫应”机制,通过这一机制,主动避险转移群众28.9万人次,成功避险2起,避免了53人可能因灾伤亡。这一机制的实施,不仅提高了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也增强了应急响应能力。为激励群众积极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兑付了成功避险和地灾隐患发现奖励10起。这一举措激发了群众参与地质灾害防治的积极性,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一片片秀丽的绿水青山,是守护生态安全的屏障;一个个片区规划蓝图,承载着跨越发展的梦想;一处处合理利用的土地,担负起粮食安全重任、守护着万千百姓的幸福……走过攻坚克难的2024年,雅安经济信心不减,但脚下之路并非一马平川。迎接充满挑战的2025年,以要素保障之“进”助发展大局之“稳”,雅安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仍需砥砺前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雅安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保护利用好这片土地,树牢节约高效理念,提升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水平,坚决守好底线红线,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雅安新篇章提供支持和保障。
本报记者 石雨川
责任编辑:李洋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25-01-06 09:52:38
编辑:李洋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